沐五行属水吗?

丛一宸丛一宸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非常赞同“雨落红尘”的回答! 《说文》中关于“沐”字的解释为:“沐,洗髪也。从水,从木;一曰浴也。”“浴亦洗发。”段注:“今人洗髮用汤或水洗之,古唯用湯。” 古之“沐”字有洗发、沐浴之分,且均指洗浴。而现代汉语中的“沐”字则专指洗头洗澡,这中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来自日本的古汉字——“沫”。

二. 关于“沫”字 “沫”字是个形声字,甲骨文中写作“”,金文中作“��”,小篆中作“沬”。 《汉书·郦食其传》中有“沛公之军,浮河而下,西击秦。战於蓝田,益张疑兵,示我形至潼关。”其中“浮河而下”之“浮”字,现代汉语字典中注为“fú”,但实际上它念“mò(第四音)”。而这个字在古汉语中经常念“muò(第四音)”。

三. 由“沫”到“沐” 小篆中的“沬”字形变较大,到了汉代隶书时,“沬”字右边的“末”省笔为“艹”,变成了“��”,而左侧部分,横画增多并相互接触,于是有了“沐”字。 可见“沐”字是由“沬”字演化而来,而且是从繁到简的一种演化。不过,在古代汉语中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字。如唐代韩愈的《马说》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中的“浴”字,《左传》杜预注里“遂以济师”的“济”字,都念“jī”。而“沐”字只有在“以沫相濡”的“慕”字中念“mù”。又如《尚书序》里有“故典谟载焉”的“典”和“谟”二字,《周礼》中“诏王驭戎”的“诰”字,虽然现代汉语大字典中均注为“dǐn”,但它们的古音均为“diào”。

四. 总结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代汉语中的“沐”字,来源于古代汉语的“沬”字,且经过了如下变化:“沫—>沐”。这个演变过程符合汉语文字的一贯特点。即“繁—>简”。 但是上述文字演变的过程只是揭示了“沐”字起源的一个方面,另一个角度还要从许慎的《说文解字》说起……

诸葛枫诸葛枫优质答主

这个问题问得莫名其妙,题主可能没认真看题目要求吧; 说这个字“属火”显然也不对。 要研究一个字的五行属性,必须先要搞懂它的字形结构——形是构成该汉字的五个基本笔画的排列形状(如“雨”、“风”);声是组成该汉字的所有部件的读音连成的音节。

每个汉字都有两个以上的音读(包括同音字和多音字)以及至少四个以上偏旁部首或笔画(包括繁体字),因此不可能通过分析一个字就能断出它属于哪一行的。 所以判断五行的标准不是从单个的字上去找依据,要从整句话中甚至一整篇文章中去找。例如在《易经》里的卦辞爻辞里去寻找,或是从整部论语中寻找…… 比如:

1.“君子以自强不息”——子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也...上句中的“健”“乾”下句中的“厚”“坤”都是指事物具有刚强、有力的性质,而“坤”则指的是大地厚重、包容的特性,这些文字都具有木性的特性,可见这句话应理解为木火相生。

2“知止不殆”——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此处“知”为知所止的意思,即知道自己的极限所在而不超过它,“止”带有金性,故应理解成土金相生。

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水流不停,日夜运行,此句应解作金水相生的意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