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经历哪些考验?
体育记者、心理专家、一线教练等不同的人士汇聚一堂,面对“面对心理困难时,运动员该如何自处”这个命题,纷纷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最后,于再清总结说,作为一个优秀运动员,应该懂得正确认识挫折、痛苦和压力,并在挫折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以饱满的情绪去认真对待每一次训练、比赛。
奥运冠军也要经受“心理考
试”
“即使没出毛病,也想查查脑子,看看表现到底怎么回事。”获女子花剑个人冠军的孙一文说,每次大赛前她都有心理恐惧症,“有时候特别想和带队教练说,我不想练了,我有点受不了了。”
“这种心理恐惧并不是没有道理。”专家指出,对很多运动员来说,最高荣誉的激烈争夺固然让人期待,但获得优秀成绩也绝非易事。尤其对于奥运会这样的全球最高级别的综合性运动会,在竞技体育的激烈对抗中,面对强大的对手,取胜的信心固然要有,但自信不宜爆满,心理调试恰到好处最为重要。
“过犹不及”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对孙一文而言是这样,对更多运动员来说同样如此。
“心理平衡是最高心理智慧
表现”
“很多运动员把目标定得太高,以至于在重大比赛后,因为发挥失常而不能接受残酷的现实而跳楼自杀。”心理医生说,他们缺乏正常心理状态和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专家指出,其实每个人对自己能力的确切判断是难以确定的,加之自我暗示作用强烈,更易产生乐观的心理假象。加上没有正确评估自己实际能力所面临的风险,即使比赛失利也难以承受由巨大心理状态落差而引发的打击。
“正常的精神状态是心平气和、情绪稳定的平衡状态,它要求人们既积极又冷静。”专家说,这是最高层次的心理智慧表现。
“心理调试要适合目标现实性”
“有些运动员心理调试方法并不科学。”专家举例子说,有的孩子从小就被家长教育,要“奋力冲击第一”,而在“努力、再努力”之外,并未设置任何接近现实的目标,这种“理想至上”的消极心理调试方法,对于追求成功是致命的。
专家还举了另一个例子,一位世界级拳击冠军运动员在比赛后曾说,他的成功在于时刻注意“使自己的对手出局”,而不是“把自己送上绝路”。这位冠军运动员的意思是: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调整心理调试目标,不把目标定位在自己的失败上,而是要不断地战胜对手,不断取得进步,追求“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