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出来是厨房好吗?

戈颖桃戈颖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我们新宅子中间,进户从厨房到厕所,厕所出来正好是厨房。是否不好?请专家指教。

解析:

在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习惯中,“入厕”是在卫生间(偏居一角),“如厕”则在厕所(临近厨房)。这除了生活便利的外因外,还蕴含着“秽气散,清气满”的深邃文化内涵。在我国,一般人称入厕为“小便”,称如厕为“大便”。《玉堂谈薮·道院·茅厕》云:“入厕谓之小便,如厕谓之大便。”清·梁章矩《退庵随笔》曰:“南人于厕下设局,甚精洁,间有桌椅,可以假寐。谓此局曰轩,曰厕轩,曰茅厕,曰出静,谓小便曰泄,曰便尿,曰洒尿,曰撒尿。”

在我国,由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经济较为落后,一般民众的生活质量极低,甚至饥寒交迫,所以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说法。而经济发达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一般民众连吃喝拉撒睡这些基本的生活内容也“讲究”起来了。

从社会生活层面来说,这种“入厕”与“如厕”的区分,标志着人们基本生存条件的改善,表征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从文化心理层面来说,它隐含着“洁”与“污”的二元对立:第一,从入厕到如厕,反映着人们生活态度之积极转变:由先前的回避排斥,到后来的主动亲近。第二,从入厕到如厕,体现着人们行为方式之改进完善:前者在偏避之处,而后者在适当之处,一居一角,一临厨房,寓居室内一隅,颇不便于行动,颇不雅观,颇令人反感。“盥漱”即在便溺之前,先于床头边或坐于厕中,卸下璎珞珠翠,揭洗面巾,洗脸揩手而后入厕。《漱玉词·南乡子·赠妓》云:“玉倩洗妆巾。”洗妆巾即洗面巾,洗手洗面而后入厕,是对便溺的清洁与防范,此端始终于此。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厕所文化是一个十分晦气的文化。因此在建筑布局上,一般都将厕所建在住宅的暗处,墙角等地。

其实,从现代卫生观点看,厕所之设置在于居室之内,与厨房相连,与卧房相去不远,并无多大忌讳。

因为,厨房为烟火之地,而厕所为污秽之所,这样安排,恰好可以分散水火之厄。同时,在现代城市住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有效面积难以充分保证,如此空间分布倒是别有一番风格。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