矜字五行属什么?
“矜”字的五行属性为木,《说文解字》释为“矛柄也”。 许慎此说是从形体结构上解释的矜的本义,其实从甲骨文的字形来看,矜的本义应为持戈,即执持长兵器,与矛柄关系不大;金文的形成为由甲骨文的“戈”和“斤”两部分叠加而成,表示手持长兵器戈向人攻击;小篆简化为从攴(pū)从禾,意为“持戈击打田苗之刑具”、或“惩罚践踏庄稼的人”之意。
故《诗经·魏风·伐檀》有“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句,朱熹集传谓“矜,禁也……言王公豪臣自不用耕织,而取人之勤苦如此。”毛亨则认为“‘矜,禁’盖失之矣!‘不矜而庄’者,言王公虽不以矜厉自异,然其动止威仪自然端正也”。可见,矜指禁止侵夺农时,是禁的意思,并非矛柄。
至于“矛柄”一说当从何来,已难以考证了,但许慎所录六书中的“象”或“象形”二字却值得玩味一下:所谓“象形”,就是以所见之象来描摹事物形状,如日、月等。但是,若以所见之物来描绘事物的形状并作为事物的名称,是否可靠呢?且不说以鸟状画鸟,或以兽足画人,是否正确,即使是正确的,那么这种事物有没有可能发生变化而导致其形态改变的呢?而且,即使不变,事物变化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一个时代的事物,另一个时代就可能面目全非了。
另外要提一下的是,汉字中的会意字往往采用“合体字”的形式来表达,也就是说一个字可以分解成两个或者多个字来组合表达其中的含义,例如汉字的“学”是由“子”和“寸”两个字组成的会意字(见下图)。
然而,在“矜”字的小篆中却是以单个字形式出现的,没有第二个字与之组成会意字,这就说明这个字的构型并不符合会意的造字原理——它根本不是一个会意字,而是一个形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