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按什么分五行?

慎云淼慎云淼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什么是“五行为啥能用来起名” 说到五行为啥可以用于起名,就不得不从五行的起源讲起啦~ 五行是古代中国基础哲学范畴之一,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古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这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由来,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说的名字中需要补五行缺的属性了 五行的起源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左传》有云"天子五宫"、"五行以成",这里的'五宫"和"五行"指的就是天子的宫殿与五行相对应,所以也可见在春秋战国时,人们已经将五行应用在了政治上;到了汉朝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论"学说,他认为天道有四时之变,故万物皆相应于五行。于是,五行被广泛的应用在天文地理、阴阳风水等各个方面 二、怎么区分字的五行为啥 “五行为啥用”的问题解决了之后,咱们再来说一下“如何区分字的五行为哪样” 其实现在大家所熟知的划分五行的理论体系都是源自于三国时代魏国著名医学家王叔和整理出来的《五脏苦欲补泻汤》一书,在这本书中有这么一段描述: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肾苦燥热,急食辛以润之.心欲苦,急食咸以泄之;肺欲辛,急食酸以收之;肝欲资,急食甘以缓之" 这段话主要是讲了五行的属性以及对应食物的属性,但后世学者在长期研究中发现其中的一些食物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心欲苦”中的“苦”指的是苦味的食物,但是按照当时人们的认知来看,一些带“心”字旁的字如“慈”“思”“愿”这些字眼都属于苦味的,那么这样以来就不符合五行相生的原理了... 所以为了能够让文字的含义更加贴切实际并且不产生矛盾,后世的学者们对这本书的内容进行了多次修改,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这一版本 三、常见的“五行为何”分类方法 上面我们也提到了,因为“五行为何”的理论是根据食物来划分的,但在现代人的眼中这些食物早已不是当初的味道,因此这种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后人经过不断的实验和研究得出了两个最为普遍适用的划分依据。

1、根据字形结构进行划分 根据字形结构的划分其实是最为简单的,也是最贴近现代意义的解释方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象形” 比如上文提到的:“悲”由“心”“非”组成,“非”意为不对,表示心中的思想不对;“欢”由“欠”跟“弓”构成,"欠”即打呵欠之意,”弓"为弯曲之物,两者结合就是打哈欠的样子,表明非常开心;"怒”由"心""奴"组成,"奴"即使唤的人,意为心中有人管束自己;“衰”由"衣"+ "曾"组成,“曾”乃高耸直竖之意,取其形似表示衣服穿反了,引申意即为衣服破旧;“庆”由“广"+ “丁”组成,“丁"像人走路的姿势,表意为一个人手拿拐杖正在大步向前走,形容欢喜的样子.

2、根据字音进行划分 这种方法同样也很简单,不过它比第一种方法略微复杂些: 比如: “豪”读作háo或xiāo,当念作háo的时候它的意思是勇猛的士兵,而当它念作xiāO的时候意思则为古代的长矛,这两种武器都具有锋利的性质,所以它们都能归属于“金”这个五行属性 当读音发生变化后,对应的五行属性也会发生变化,“伤”读作shàng时候的意思是伤害的意思,属于“火”的一种;“伤”读作shāng的时候是受伤的意思,这时候又属于“水”的范围了... 四、总结

以上就是我对问题的全部回答了,可能写得不是很好,还请大家多多指正哦! 如果大家还想了解其它的起名知识也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哟~

优质答主

先明确一点。“文字”这个概念是有局限性的。它指的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符号的表意系统,不包括拼音语言、拉丁语系等用字母标记的语言的文字——当然,这些语言的读音也有五行,但我们不关心它们有什么发音;只讨论汉人创造的汉字系统中的文字。 其次,我们讨论的对象是《千字文》中这1005个字。因为它是古人对“字”进行分类的标准,也是今天人们对字归类时最常用的参照物之一(比如淘宝上卖字库的字典查询系统)。

关于字的五行属性是怎么判断的,网上有很多文章和资料。我以现代科学的角度认为,从字形分析即可得出结论,无需借助其他工具。 至于为什么要有五行的说法,我认为这是古代人们把事物进行归类的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便于记忆和运用。其实很多传统学问都是如此诞生的,像周易八卦、河图洛书等等。 如果非要问这种思维方式的科学性何在的话……嗯……我想起了一个很古老的笑话: 一群数学家坐在草坪上晒太阳,这时看到远处一个小朋友在解方程组,于是他们纷纷猜测答案是什么。 一个说,是个负数解! 因为有负号嘛。(答主不是正儿八经的数学专业出身所以举的例子可能不是很恰当但是就是这个意思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