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五行中属什么?

林湘淞林湘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五行的排序上,一般都有“子午卯酉寅辰亥戌”为阳的意思在里面;也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阴的意思在其中。从阴阳的角度来考虑,南应该属于阳。但是按照八卦的排序的话就是离坤兑乾坎艮震,其中离坤兑三宫又都是阴位。所以又好像说不通。 个人理解,南方位可能更加倾向于阳,但不代表它所属的农历月份就一定完全属阳。因为农历的月相变化还有朔望弦晦等变化,而节气变化也是有阴历因素存在的(这里只讨论了阴历和阳历中月亮和太阳的关系,没有涉及到冬至夏至以及立冬立夏这些节气的概念)。

在二十四节气中,有“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说法,其中“春分”“秋分”都是在农历二月(卯月),“夏至”是农历五月(午月),“冬至”是农历十一月(子月)。在这四节气中,“冬至”和“夏至”分别属于冬季和夏季的最末尾,“春分”和“秋分”分别是春季和秋季的中分,也就是说这些节气都带有一些阳极或阴极的含义。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个阳极或者阴极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翻阅了不少资料,终于搞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了——在阳历中,太阳到达某一时瞬间最高的一刹那就是“夏至”,而在阴历中,月圆(或月缺)一次最多也就是一个“朔”(新月)或一个“弦”(凸月),如此圆缺更替,周而复始。在“夏至”“冬至”这两个节气中,虽然阴历的月份相同,但由于阳历的时间不同,所以其中“满月”出现的时刻就不同。“夏至”时月满出现在子时(23点至1点)“冬至”时月满出现在午时(11点到1点)。而且随着节气交替,“满月”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晚。

也就是说,尽管在“夏至”“冬至”节气中,月亮运动的方向始终如故,但从阳历的角度来看,太阳和月亮的关系一直在变化,这种变化导致“满月”出现的时间不断延后。当到了某一个时间点,太阳与月亮之间的关系会彻底倒过来,此时就是“秋分”。

“秋分”之后,太阳从东南走向西北,而从阴历角度来看,月亮由西往东移动。这样每当满月升起,太阳已经高高升起,所以虽有阴历因素存在,但“满月”并没有影响晨昏的程度,因此“秋分”过后,昼夜长度逐渐接近,温度随之降低,进入了冬季。

冬至后,虽然白天时间逐渐增加,但“满月”依然会在正午之前出现,所以天气仍然暖和。“立春”以后,太阳由北往南移动,而月亮也随着向东移动,从阴历角度看,每月初一(新月)和十五(圆月)月相基本上是一样的。但由于太阳位置不断向北移动,所以虽然“满月”出现在正午之前,但太阳位置一直朝着中午移动,所以白天时间虽然增加了,但温度却没有明显升高。“惊蛰”之后,太阳进一步往北移动,而月亮继续向前,由于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的循环)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产生的角度差一直在改变,所以有时“满月”可能会出现在傍晚甚至夜半时分。

须雨辰须雨辰优质答主

题主问的是“火土金水木”吧,这是古代先贤定义的五个方位和五种物质属性 现代学者认为,金对应的是西方,水对应北面(中国北方);木、火、土是南方、中央、东方的别名罢了,只是现在大家都把土归类到中央了而已 但题主说的这个问题又涉及到阴阳的概念,水火代表阴,木代表阳。

关于这个,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水”是指流动的水——江河湖海之类,而“火”指的是燃烧的火——“大火”等等,所以水的位置在北方,火的位子在南方,两者都是相对的,因为地球上的自然水是流动的啊,但是地球本身却是静止的 同理,古人用东南西北来表示四种方位,并不是单纯的指某个特定的方向,而是用来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相对性变化——比如太阳升起的地方叫做东,那么太阳落下的地方就是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