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月五行属什么?
五行说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认为世界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相应地,这五种元素的属性也被赋予哲学含义并延伸出许多相关概念。 因此真月既不是“水”也不是“火”,而是表示阴盛阳微的“寒极”(冰),对应的五行属性为水。 这种观点最早见于《礼记·月令》: “孟冬之月,冰益壮。……仲冬之月,冰方盛。……季冬之月,阳气振荡,水始涣然。”……
“孟春之月,日月乃明,雨水至,……仲春之月,日夜分,……季春之月,阳气至。……孟夏之月,清明风至,……仲夏之月,芒种节至,……季夏之月,小暑至,……孟秋之月,白露降,……仲秋之月,秋分节至,……” 月相变化遵循周期循环的规律,每月农历初七、八左右由缺变满,每月廿三、四由盛而衰。从“朔月至望月”再到“由望月到朔月”,依次对应着子月、丑月直至亥月的阴阳消长变化,其中“望月”“朔月”分别指月相由圆到缺、由缺到圆的过程;“上弦月”“下弦月”则是圆缺程度的描述,“上弦月初七、八”就是新月逐渐变为上弦月的过程,“下弦月廿三、四”就是下弦月逐渐变为新月的过 程。可见月相变化与节气变化一样是有迹可循的。
古人用五行来描述月相的变化规律: 正月惊蛰:木旺火衰,阴气盛,水不多,故“木浮水上”,月相如“望月”; 二月春分:木壮火微,阴阳平和,金水相生,所以“水积丘壑”,月相如“上弦月”; 三月清明:木达炉中火,阳极气盛,土不能止,风鼓浪生,月影如钩; 四月立夏:木盛土盈,水不泛滥,金非太过,阳光普照,月如盘,是为“正圆月”; 五月芒种:月行正南,阳极气盛,且得气久,风雷激荡,水泛汪洋,月似弓; 六月夏至:日长一线,阴阳平衡,月高风清,水静池莲,月如盘; 七月立秋:阳极气盛,月盈如盘; 八月白露:金旺水衰,木不克土,月行西南,渐近房心,云遮月; 九月寒露:水已结冰,金冷土固,阳动阴静,月行东北,渐近北极,云雾遮月; 十月霜降:水土相涵,金有储备,月行西南,渐近南岳,云起月隐; 十一月立冬:水结成冰,木不克土,月行中央,云开雾散,万里青天,皓月当空; 十二月小寒:阴阳交接,水冰地冻,月行西北,渐近北极,云腾月隐。 从五行角度讲,真月是阴极(水),而小寒大寒是阳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