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武术弱?
首先,要弄清楚我们所说的武术是什么。武术这个词太宽泛了。有拳种,也有格斗技术;有传统技艺,比如刀、剑、棍等器械,也有现代体育形成的竞技项目,如散打、泰拳、拳击等等。这里我们讨论的是传统的武术,是基于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民族体育运动。而并非是指那些自创的招式和格斗项目。 其次,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强”和“弱”。如果以竞技体育的标准来看待武术的话,很多武术门派是很弱的。因为竞技体育强调的是身体素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所有这些素质都是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可以达到,也是有标准的。因此可以量化,可以对比,从而判定谁优谁劣。 但是武术不是竞技体育。武术是带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体育运动。
除了少数几个搏击项目需要一定的体能基础外(散打要求高些,拳击相对低些),大多数项目并不强调身体的极限能力。而是讲究技巧,力量和体能的均衡配合。也就是说,技术好坏是决定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而身体潜能的开发只是起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技术的好与坏就成了判断强弱的根本标准。 从这个角度上讲,目前我们武术界在技术层面已经能够和世界各地的主流拳术一较长短了。尤其是在套路方面,我们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而在技击领域,随着传统武术传承人的不断涌现,我们有理由相信,假以时日,必定可以取得傲人的成绩。
最后,再说说中国传统武术被贬的原因。一是某些人为了利益不惜造假卖假,败坏武术的名声。二是一些江湖骗子的拙劣表演,把本来很好的东西给毁了。三是影视作品的误导,使得年轻人误以为武术就是花架子。四是国外文化强势输入,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所以,中国传统武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守护。
1、理论与实际脱节严重。这其实是由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决定的,中国的哲学与思维讲究从感性的角度出发,重综合,贵圆融,因此在中国人眼中,道要“象”,要“形”出,而象与形却不能真正地等同于“道”。从这点上说,中国人善于从客观事物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即道),但却不能从一般规律中总结出客观规律。中国武术亦是如此,它擅长总结武术动作中蕴含的高深哲理,但却不能将这些规律形成系统并应用于动作之中使动作更进一步。
2、中国武术一直未能形成一个“公理体系”。所谓公理体系就是在一系列的定理、原理、法则中寻找出几个最原始的命题,这些命题本身的正确性是不需证明的,而系统内其他的所有命题均可由这些命题经过有限步骤推定。牛顿力学有三大力学公理,平面几何有五大公理。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都应有这种公理体系。中国武术则缺乏系统性的公理体系,或者说它从未想过要建立一种体系性的公理。这种原始命题的缺乏造成了整个武术系统的混乱和基础的不牢靠,从而也就无法形成一种系统性的理论以推动武术的发展。
3、中国武术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经验型科学”,而非“系统型科学”。它的形成基本上是通过“身体力行”来总结出来的。因此当习武者因自身条件的局限,无法做到身体力行时,也就注定他无法总结出更好的动作经验,而“隔山学艺”者,更是“隔山莫学艺”,他们将“所视非所为”,所练的动作也很难与动作的“本原”相符。这种经验的流传是单向的,没有反哺性,在这种习武方式下,很难有人能形成“比前人更强”的能力。因此,中国武术在本质上就注定无法得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