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解什么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12个地支依次和12个生肖对应。其中每个地支所对应的三种动物,是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动物而得出的。
如子时(夜23-01时),“一更天”。此时阳气刚刚开始萌发,在黑夜中,人们隐约可看到老鼠偷偷出来活动,因此子时首属子鼠。
又如丑时(凌晨1-3时),“二更天”。这时月亮比较明亮,在黑暗中,人们可以依稀看见牛的轮廓,此时丑时属丑牛。
再如寅时(凌晨3-5时),“三更天”。此时天色渐明,树木的植物细胞开始分裂,树叶间露出的曙光像剪影一样投在地上,看上去就像老虎的斑纹,故此寅时属寅虎。 其余以此类推。
另外,用十二地支来表示时辰的方法,在古代还有另一种用法。即用十二地支来表示24小时的时间单位。这种方法与现在的计时法差不多,只是没有区分大时(两个小时)和小时(半小时)的习惯。而且不管夜晚还是白天、不论寒暑,每个时间单位的计时都相同。
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这是将一天平均分成24份,每份12个时间单位。每过一小时,就有一个时辰,这个时辰的属相是不同的。
兔子
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一种概念。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中国人把自己和生肖动物图腾联系起来,用生肖来表示人出生的年号和记住年龄,一个人生下来,人们总说这个孩子属什么(如属狗的,属猪的)。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演变成了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文化。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十二地支及十二种动物的自然属性有关。因为十二地支用来计算年、月、时的次序,而我国自古有关于纪年周期的四种说法(太岁纪年、星纪纪年、干支纪年、十二次纪年法),十二次是天上黄道附近的12个区域,所以十二种与十二次区域里的天象有着神秘自然联系的动物被推选出来成了十二生肖。人们用这十二种大家熟悉的动物来记年的次序,是和农业社会的动物图腾原始崇拜有关联的。
十二生肖的起源,据有的学者考证其所指与农业的十二月份有关。“子”是万物萌芽的时候,接着,“丑”时万物继续生长,出土而出;“寅”时万物高升,月日后下入地,白天时长变长,万物高寅;“卯”时万物滋长繁茂……如此,一个循环下来,一年的十二个月光景被形象化地勾勒出来了。十二生肖和十二个月对应起来,后来又与十二个时辰对应起来,是与十二地支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