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开生肖是什么?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每年公历2月3日或4日立冬之时开始,交节时间点在农历正月初三、腊月二十三之间。 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经过去,万物复苏的春季即将到来。“立”,始也,就是开始的意思;“春”,代表着温暖生长。这是一个代表温度上升的节气。
我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说的是立春五日后,温暖的春风吹来,大地开始解冻。 二候蛰虫始振。说的是立春十五日后,天气慢慢回暖,沉睡了一整个冬的虫子们醒了。 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再过十五天,水底的鱼儿感知到春天到来,开始到水面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
立春后气温逐渐回升,大部分地区日均气温普遍由-16℃左右升到0℃以上,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5℃以上。但此时的北方仍有冬天残留的气息,普遍气温在0℃以下。所以立春期间,南北温差较大。 “百草回芽,旧冰化水。”立春到来时,虽然是万物起始,但却没有明显的植物抽条生长现象。
《礼记·月令》里说:"仲春之月,始雷,桃始华。"说明到了惊蛰时节,才有草木生长,桃花绽放。因此立春和惊蛰都作为春季的开始而存在。 但民间习俗中,立春却是新年伊始的第一个节气。
自秦朝以来,历代官府都在立春那天举行隆重的迎春大典。《岁时广记》里记载了唐朝的立春活动: "立春日,士庶俱剪发,曰‘迎春’。"古人认为,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立春这天,人们要清扫过往一年的尘埃,以新的姿态迎接新春的到来,寄托着对新的一年的期待与向往。 时至今日,虽然迎春的活动已经渐渐被遗忘,但是许多地方仍保留了“咬春”的习俗。这时的“咬春”,不是单纯的吃春饼或者生菜,而是要吃事先做好的春菜汤。
早在汉代就有记载: "正月一日,谓之元旦,男女冠笄,礼义之邦人,垂缨而出。"这里提到的“元”就是“初”的意思;而“旦”则是天的谐音。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大年初一大家都得穿着礼服去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