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的行读什么音?
现在普遍都是xíng,但是古代是háng 1、五行之“行”在古代念作 háng 五行的行最早是作为“运行”的“行”来使用的。《说文解字》记载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很明显的,“行”在这里是动词,表示运动的趋向,即现代汉语中的“进行”的意思。所以“行”本身具有运动不歇的含义在里面.而现代汉语中作为行走的“行”是另有一个读音的:xīng,这个读音来源于秦朝时统一文字,将篆书中的走之底改为今字的写法(类似繁体字里“建”的左边那个部分);同时,为了表示行走的含义,在“彳”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点,形成了“亍”,也就是一横一竖相交叉的样子。 而古代的“行”则都写作“𨚖”。如《尚书·禹贡》中记载的是:“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导沇水,东流于泗,入于淮,谓之泗水和济惟古九德:水盛乃行舟衍曰济。”可见古人写的“行”字就是这个“𨚖”字。 所以五行这个词,最初指的就是五种物质的运动状态或者特性,而不是我们今天所认为的五种元素。这一点从“行”的古字形也可以看得很清楚——它本身就是一个有脚的人的形状! 2、五德之“行”在古代念作 xíng “五德始终说”是一个历史哲学学说,用以说明帝王朝代更替的运数。这一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根据阴阳五行的变化来看待帝王的更替。五行相胜也叫五行相克,意思是五行之间存在着一种相生相克关系:火能烧灭木,因为木属阳,火也属阳,阳克阴;水能浇灭火,因为水属阴,火亦属阴,阴克阳;金属制兵器可以断木,是因为金属质硬,可以切断木质;木材可以做木桶来装水,是因为木头可以将水装入其中(水柔,可以被包裹住)……以此类推,这实际上是用五行来解释朝代更替的合理性,以及论证某一朝代取代另一朝代的必然性。
3、中医里面的“行”念作 xíng 这是一种典型的讹传,因为中医里面讲的五行和前面两个是不同的概念了。这里的五行指的是五脏和五味之间的相互配合:肝主青,心主赤,脾主黄,肺主白,肾主黑。这是由五脏化生的五色与自然界五味的对应关系决定的。因此这里就涉及到了第二个问题了:当我们要使用某件事物的功能属性去形容某种事物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用该事物的属性来概括这件事物,比如我们通常会说“这个人脾气暴躁像火一样”,这时候的火其实是指的火的自然属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火”的性质,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五行中的一个元素,否则的话我们就无法理解上面这句话的意思了。这就是中医里面五行所指代的范畴。
4、最后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汉字会发展成这样? 为什么我们的祖先要把两个意义截然不同的词用一个看起来差不多的字形来表达呢?我猜想应该是为了方便记忆吧。毕竟在象形文字时期,一个字往往表示一个完整的事物的形状,如果这两个字的含义相差太远的,那就得想出两套完全不相干的图形出来,这样就会增加记忆负担,而且也不便于书写。所以当时很可能就是把同一个图形用来表述两种含义相近的事物了。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