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储蓄?
不储蓄能怎么办,难道要借高利贷吗? 现在中国的大环境就是,普通劳动者创造的财富被资本家拿走大部分,政府拿走一部分,剩下的才是劳动者的报酬(工资),所以普通人财富增长是很慢的,甚至是不增长的(996,高房价下,年轻人怎么敢消费)。如果这个时候出现危机,比如这次疫情导致的停工,失业,这些劳动者本来就没多少的收入瞬间没有了,如果没有储蓄他们怎么办,他们的生存权怎么保障。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强调勤劳致富,大部分人都是靠勤奋工作来挣钱,没有积蓄怎么可能致富呢! 而且现在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商业医保、养老保险都不足以承担所有风险,所以为了避险,人们就得自己储备物资,储蓄钱。
第一、文化心理因素,安土重迁的农耕文化和动荡不安的现实让华夏子民长期养成“有备无患”的文化心理,养成了勤俭节约和储蓄的传统习惯;
第二、投资渠道狭窄,导致除了购买房地产外,大部分收入都无处增值和有效增值,被迫转化为储蓄,而由于近年来房价的高企和下跌趋势,也将一部分收入再次以储蓄的方式沉淀了下来;
第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医疗、教育和养老等各项支出都是由个人承担,中国人不得不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储蓄率从侧面印证了国内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第四、预防性储蓄,在经济和社会形势不稳定的背景下,人们会更多的选择高流动性但回报率低的储蓄和现金,而非股权投资,表现为储蓄率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