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的五行是什么?
陶,一种用陶土制成的器物。《说文》中有“陶”字,但没有解释它的含义,只是说明了字形由“烧”和“瓦”组成。段玉裁在《说文注》中引用了东汉学者应劭的解释:“烧瓦谓之陶。”这说明至少在东汉时期人们已将“陶”与“烧”联系起来理解。明代学者朱熹在注释《周易·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一句时引用了唐孔颖达的看法认为这里的“陶”就是“烧”的意思(见《周易·乾卦·九五》)。可见从东汉到唐代人们已逐步形成了“陶”即是“烧”的观点。 那么为什么“陶”会是“烧”的表现形式之一呢?我们认为这可能与“陶”字的形声结构有关。古文字中“陶”字作“”或“匋”,从穴,陶声。现代汉语字典一般都将“宀”解释为“房室”而将“穴”解释为“窑洞、洞穴”,并认为“宀”代表房屋,“穴”代表烧制陶器的窑洞。“陶”本意为在房屋的窑洞里烧制陶器。当“陶”表示熔炼金属的时候,“穴”表示冶炼炉中的洞,“宀”则代表加盖防止烟雾散落的炉子。总之,“宀”和“穴”都表达的是相同的生理过程,即“烧”。因此可以肯定地说东汉时期的应劭已经看到了“陶”字构造上的这种关系,并将此用于自己的解释。
至于“陶”字为什么要表达这样一个生理过程,其原因恐怕要归结于人类学习使用火的本能和在烧熟食物的过程中受到的启发。火的使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而陶器制作是火的使用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陶”首先表示的就是这个制作的过程。另外,“陶”字还表达由“烧”这个过程所产生的结果——瓷或者陶,而且这种结果还是固定的,不可改变的。这就是“陶”作为实词使用的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