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地铁地铁怎么走?
目前,北京共有30条运营中的地铁线路、524座车站。未来还将新建17条线,实现更多区域覆盖! (信息来源:北京地铁官微) 北京地铁规划图(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从图片上可以看到, 东西横贯的4号线和6号线在恭王府附近有相交站点——平安里站与甘雨胡同站。
4号线是北京的环线,贯穿了西城、东城、朝阳和大兴等地;而6号线是东西向的骨干线路,连接了海淀、西城和东城。 两线交会,可畅达全市各地。
另外还可以换乘在建的19号线,这条线串联了京西的石景山、海淀和黄庄等主要商圈,建成后与4号线在清华园站下车就可实现站内换乘。 19号线(清华园区-牛栏山站)正在紧张建设中, 预计2021年底建成通车。 建成之后从恭王府到达中关村仅需10分钟!
除了已开通的和即将开通的,其实在北京还有另一条轨道交通快线——R1线(通州-大兴国际机场快线) 它经过的地区也正好包含了通州、朝阳区、海淀区和大兴区。 R1线建设进度: 其中,环球影城北枢纽工程已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预计2021年底可完成主体封顶。
环球影城北枢纽为R1线的车站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地下交通枢纽。 这个站的“巨无霸”规模不仅体现在占地面积大,还体现在建筑体量上也属“重量级”。
整个项目施工难度大,工程量大,且受疫情影响,项目工期面临压力。 为保证施工进度,项目部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和流程,增加人手、器械的同时,严格把控质量和安全关,力争早日竣工。
途径恭王府的地铁线路有
地铁2号线和地铁8号线
途径恭王府的公交有
13,19,42,62,65,81,308,111,118夜(内环),118夜(外环),夜2,夜14
恭王府位于北京什刹海南岸柳荫街,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乾隆的四贝勒永璐、乾隆帝第几子庆郡王永璘、咸丰皇帝奕詝、道光帝绵恺、乾隆皇帝的八儿子、恭亲王奕欣的住所,历时180多年。
恭王府在清代曾被称为“和第”,是清代珅和相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恭亲王府不仅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王府,也是清代王府的典型代表,同时更珍贵的是,在恭亲王府的原址上,曾经还居住过清代另一重要人物和珅。
恭亲王奕忻一生经历了清朝三任皇帝,先后任过军机处大臣、议政王大臣、宗人府宗令等要职,1851年领导戊午、辛酉(1851年和1854年)的两次“大礼议”斗争,1861年参与辛酉政变,取得清朝亲王中“所居独隆”、“柄国”的特殊地位,恭亲王府成为晚清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奕忻在这里策划了两次鸦片战争之后的一系列国内政治事件。如处理“戊午、辛酉”两次“大礼议”、参与“辛酉政变”等历史事件。还领导了晚清的“洋务运动”,并开创了在北京建设最早官园――万生园的先河。
恭亲王府是一座具有180多年历史的清代王府,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邸是当时王府生活和官方活动的主要场所,花园是当时的王府的园林和休闲场。府邸和花园共占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3公顷,花园1.1公顷,是北京目前保存最为完整、最具艺术和历史价值的清代王府建筑。府邸依中轴线分为东、中、西三路,其中东路和西路原为两座花园,其布局、风格大同小异,有前、后两院,正房均为3间两卷硬山顶,后抱厦各5间,室内陈设均为仿王府式样,东西两所院落现辟为陈列馆。中路是王府的主体,由宫门、银安殿、继恩堂及后罩楼组成,共三层院落。宫门屋3间,两旁各建钟楼、夕照楼,前设一对汉白玉石狮,雄狮右前爪踩绣球,象征尊贵;雌狮左前爪抚幼狮,象征子孙昌盛。两侧设东西朝房各5间,宫门外,前为“影壁”,上嵌砖雕九龙,为乾隆年间所建,今已不存。第二进院落正殿即银安殿,是恭王府的正殿,是当初处理政务的地方。现辟为首都博物馆恭王府博物馆。
银安殿面阔5间,进深3间,殿前6根明柱和前后檐下饰回纹花瓣浮雕。殿内屏风前有九龙金漆宝座,屏风后为后罩殿,即“寝殿”,称“继恩堂”,是王府的后寝部分。恭亲王奕忻的继母、光绪帝的生母——慈禧太后曾在这里居住和处理过朝政,民间所传的“垂帘听政”,指的就是在这两殿之间设幕,让年幼的皇帝坐在前殿,而慈禧太后在后殿垂帘听政。再后面为后罩楼,是侍卫、管家等人的生活住所。中路三进院落,有倒座房7间,正殿曰银安殿,后殿曰继恩堂,两边分立东西二穿堂,通向东、西花园。中路两侧为府邸的辅助院落,主要有:一为管家院,包括祠堂5间、账房5间、长史司5间,其中管家房、长史司前原有下房10间,已拆除,1966 年和1980 年分别建过库房,现已拆除并恢复原貌;二为祠堂院和赐园,内有小跨院和大池塘,祠堂建于清代初期,是王府祭祀祖先的处所。原祠堂及大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