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没有削球手?

鞠康居鞠康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因为在中国乒乓球这项运动从开始发展,到进入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之初,设计者就是基于“直拍快攻”或“横拍快攻”的球风而设计的。 当时中国的男队主教练是徐寅生,女队教练是邱钟慧(后来是李炳宪),两个人都是直拍打法,曾先后在世乒赛上夺得男子单打、女子单打和男子团体冠军。他们设计的打法核心就在于快速多变。这个打法迅速地在国家队里得到推广,并成为中国队长期称霸世界乒坛的根本原因。

1965年开始组建队的许昕,孙悦,马文革,丁松这几个主力队员都是直拍快攻出身的。其中许昕还是直板横打创始人之一。 而削球这种技术在中国一直属于小众玩法。虽然一直有选手练习,但也只能达到在省内称王的地步,无法在全国大赛中取得出色的成绩,从而进入奥运会的舞台。

一直到邓亚萍时期,中国队才找到适合大满贯球员的打法。原来传统的直拍快攻对于身高体壮的运动员比较适用,但邓亚萍身材小巧,力量不足的缺陷非常明显。如果还按照以前的方法去打,很难取得大的突破。经过教练组的反复研究,他们发现削球这一技术能很好地弥补邓亚萍在力量上的不足,同时凭借其灵敏的步法和快速的转换能在场上占据主动。于是,邓亚萍改打了削球,而李菊则是直拍快攻出身。她们两个成为了中国女队继邱钟惠之后再次问鼎世界冠军的关键人物。

山茜家山茜家优质答主

中国乒乓球的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想赢对手,必须在前三板就抢的主动,控制对手。而优秀的削球选手,本身就非常稳定,再加上现代球的性能,所以削球选手能与攻球手抗衡的回合就会明显增加,所以对付削球手就要选择最稳的打法,用自己最顺手的那几个板去硬撕对手。

所以优秀的削球手是攻球手冲击的检验石。而攻球手冲击力越大,削球手的生存也就更加艰难。同时攻球手的前三板技术提高,也让削球手更难去限制和牵制攻球手,综合考虑,所以中国的选手更少选择削球。

而一些国外协会,水平与中国存在较大的差距,而攻球手又是最能体现乒乓球进攻性和表演性的打法,所以他们更加喜欢培养攻球手,同时削球手的水平,很难有太大的提高,这也让他们的削球手的竞争力不如攻球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