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在五行是什么释义?
《黄帝内经》里面讲,“上古之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里的上古之人就是生活规律,饮食有节制,每天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也不随便消耗自己体力的人。他们身体跟精神就能一起得到保养,这样自然寿命就长,可活到百岁以上。
《黄帝内经》里还提到一种叫做“法于阴阳”的养生方法。其中说到: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意思是说聪明有智慧的人养生,一定要顺应四季的变化,适应天气的寒冷酷暑;调节自己的情绪,做到不发怒,喜不行乐;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做到刚柔并济。这样就不会使邪气侵入身体,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黄帝内经》里的这一观点跟儒家“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思想是一致的。这种思想后来被道教所吸收,形成了“道法自然”的理论根基。 中国古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环境和养生之间的重要关系了。
木曰曲直,曲直就是生长的意思,表示树木欣欣向荣的生长状态。春为四时之首,因此木又代表春天。肝胆系统与木相对应。木又指万物生发以后那纵横四达的枝干,有疏通宣畅的性质。肝胆的主要功能就在于保持脾胃脏气畅达、舒展,使水谷精微物质吸收后四散周身,内外上下维持着正常的循环渠道,而没有逆乱、淤塞的现象产生。木性通达而不能抑郁,肝胆经脉环身半,行走在人体侧面,故以侧头部和侧胸部为肝胆之部。木性喜条达,木气不足则郁滞而出现忧思抑郁、筋失濡养,或胆汁不充而胆怯。太过则为怒,导致气机上逆,肝胆升发太过。
火曰炎上,上炎指火焰腾空而上的一种升腾之势,有暑热蒸腾、上升之性。南方炎热,因此火又代表南方。心、小肠、三焦、心包络系统与火相对应。心主血脉、主神明,推动和调节血液、精神、意识活动,皆呈温热的上升之势,心包络、三焦是心的外在表现。其经脉从胸腔上出,循上肢、头面。在病理上,心火上亢可引发口舌生疮、心烦不宁;在治疗上,心悸不安,神志错乱,是心火不足,心火不足又称为心神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