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琴五行属什么?

柳钧奎柳钧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秦时期,人们把乐器分为“五音”和“六律”。“五音”,也叫“五声”,是今天简谱中的1、2、3、5、6七个音。它们不能分开,如果单独出现,就是一个不和谐的声音。 “六律”,是指今天简谱中的7、1、2、3、4、5、6四个半音。其中,3-4、7-1两个叫“大律”;2-3、6-7两个叫“小律”;剩下的1-2、4-5两个叫“中律”。这六个音,都能分能合,构成宫、商、角、徵、羽五个正音。

至于“文琴”的音高,按照今天的概念来理解,它属于古琴乐曲的一个调式。这个调式以今音5作为宫音,其音高相当于古音的大字一组。在这个调式中,所有的音均用古琴一弦发出。 为了便于记忆,我编了一个顺口溜: 大七五中五 小七四 中五三 这样,按照顺序排列起来,整个调式的音符是这样的: 这就是一个五声音阶。现代民族歌曲几乎都是这个调式。

那么,这个调式的旋律是什么样呢? 我以《良宵》(李叔同词曲)为例,标注了每个音的时值,唱出来的效果就是这样: 这个音色,肯定不是古人演奏的意思。但是,这是现代人根据古人遗存下来的少量资料,尽量还原古代音乐面貌而做的努力。 从唐代开始,文字记载了大量的琴乐。从南北朝到隋唐,琴家留下的资料表明,琴乐是在不断发展的。到了宋朝,琴乐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元朝开始走向衰落。明末清初,一些文人开始用简谱记述自己的琴乐作品,这种记谱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这些记录,我们从中可以找到关于“文琴”音高的线索。 比如唐朝崔令钦著的《教坊记》中记载: 又如王灼著的《碧鸡漫志》中,有这样一条记录: 以上两条材料所描述的“文琴”之音,都是今天的大字组的5,即古音的大字一组。 如果我们将《教坊记》与《碧鸡漫志》中关于文琴音高的记录加以对比,还可以发现一个小细节: 唐宋时期的“文琴”之音比唐以前要高出一个音。这是因为,在唐宋时期,“小律”中的2已经上升为一个半音——即变为今音的7。

我们再来看看郭沫若先生所录的一首宋人琴歌《渔父辞》(见《全宋词》),这首词是有旋律的词,有上下句,每句七个字: 这里有一个错别字:“宜州”应为“夷州”。此词的旋律应该是这样的: 注:原文最后一个字为“平”。考虑到声调,“平”“平上”均不妥当,故加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文所述,“文琴”还有一种音高,就是将其定在一个固定的律位上,作固定节奏型的使用,相当于今天的固定和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