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指什么生肖?
“属相”这种说法源自于明代民间流行的一本书,叫作《三命通会》。这本书上是这样解释的——“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宫位,每一宫位有一个地支,每一个地支代表一种动物,而每年都有一个地支与十二个地支循环出现,按照这个原理来推算的话,12年就是一个轮回。因此古人通过农历年份,就可以推断出当年的生肖。例如,1975年是乙卯年,乙的本气为阴木,象征草木成长的气势,所以称为‘乙卯’;1986年是丙寅年,丙的本气为阳火,象征火焰,所以被称为‘丙寅’。其他类推。” 其实,这种方法完全是一种推算的方法,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但是,这种推算方法的确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因为,人们可以根据这一原则很容易地将属于某一年份的人归到某一个“生肖”中去。于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能进一步探讨这一概念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上的反映。 例如,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心目中,似乎一年中的季节更替是由某种动物所决定的,并且这种变化还非常明显。也就是说古人根据节气变化将自然界的物候演变分成了一个个段落,而每一段落都对应着某一十二生肖兽。在农历的正月里,“立春”这一天就是“虎年”的开始。到了“雨水”节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兔子”开始活跃起来;当“惊蛰”到来时,“惊”是“惊蛇”的“惊”,说明“蛇”开始苏醒;当“清明”来临的时候,“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明亮,故谓之清。”“清”为“清水”之“清”,说明泉水、溪流都开始清澈明亮了,当然这是“马”饮水的最佳时候;……这样一步步推下去,直到冬至那天。
这时,“虎”又出现了(在十二辟卦中,冬至是“乾卦”,“乾”为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恰好与“虎”的属性吻合)。随后进入了“小寒”“大寒”季节。当“立春”来临时,又是一年度的轮回开始了… 十二生肖作为一种时间概念,不仅与农历日期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也真切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界的变化所作的一种描述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