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在国际乒联?
国际乒联是个民间组织,其地位相当于足球世界的国际足联和世界羽联的联合。所以从国际法的角度来说,它没有权力对中国乒乓球进行限制。 但国际乒联有个特殊性质,它是行业联盟,而不是政治外交组织。因此虽然他没有资格对中国进行限制,但如果有国家想对中国采取对抗政策的话,他是可以配合的。也就是说他可以带头不和我国运动员参加同一届比赛,也可以配合美国等其他国家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 事实上,90年代末期之前,日本一直都不是中国最大对手(注:不是乒乓球水平不够,而是直板快攻打法难以对付)。而当时亚洲乒坛的一流选手中韩国球员实力较强,但却从来没有能在大赛中击败过中国选手。这是因为当时亚洲乒乓球竞争主要依靠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像张怡宁、邓亚萍这些顶级运动员身高都在170以上,体能更是顶尖的。再加上中国队训练科学,队员技术水平也高,因此韩国选手虽然能坚持一段时间,但最终仍然无法击败我们。
但是到了21世纪初期,乒乓球开始朝着技术精神和体力精神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这个时候韩国一些小个子选手却拥有很大优势了。而我们虽然有了王励勤、马琳这样的大个子选手,但在技术和战术上已经落后于亚洲了。加上此时陈玘、郝帅这样有实力的年轻选手又不断涌现,从而让韩国等亚洲球队逐渐找到了战胜中国队的办法(注:李静在2005年世乒赛上曾经零封郭跃、李晓霞夺得女单冠军)。
自此以后,韩国队经常能够和中国队打满七局以上。而日本队则是不断出现意外,有时甚至输给我们送分。这让国际乒联看到了“以夷制夷”的希望,也开始考虑改变规则适应新技术的需求。因此从2006年起,乒乓球开始改成3+2形式(注:前三个场次比分为3:0或3:1,后面的两个场次为五局的决胜场)。这个改动对身材高大体力好的中国队非常不利,而对小个子们来说则是有利不少。果然从2008年开始,中国乒乓球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就连以往轻易拿下的日本队竟然也打得难分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