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几所交通大学?
中国现共有七所使用“交通”名称的大学(学院)。
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2所(上海与西安)
省部共建高校1所(北京,原铁道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种交大合并而成)
省属高校2所(四川与山东)
独立学院2所(南京与广东)
另外,东北、湖南等地区也有正在筹建以交通命名的大学(学院)。
“交通”本为现代汉语词语,指运输(包括陆、海、空)。交通一词较早作为单独的名词和概念提出是在唐代。《旧唐书·裴矩传》中记载了隋炀帝设立交通一官,在大业年间巡行郡县,宣纳朕心,问其利害,与长吏共议,务令得失无不关闻。此官之职责是替皇帝了解民间情事,以沟通上下。又在《旧唐书·王方庆传》中提及“今之车牛,古之舟楫。兵有车阵,水具船阵。此则人之交通。”这里,将“车船之属”之“交通”归入兵阵范畴。由此可见,在这个时期,交通一词还不是独立存在的概念。交通一词作为一种基本的国家(中央)行政管理功能是在宋代提出的,《宋史·职官志》有明确的记述:“交通,主舟车陆海互市之事”此后,在元明清三朝,都有把交通视为水陆舟车运输管理的实例。
到了近现代,交通一词作为单独的一个行政管理部门名称首次出现是在晚清。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所属衙门下分设领事司,内下设交通处,负责管理沿海内地与外国通商口岸之招商局、轮船等。1906年,清政府正式设邮传部(相当于交通部),内设邮务司、铁路司、航政司和公路司,标志着中国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