瞍字代表什么五行?
“瞍”字是个形声兼会意字,声旁是“叟”,古字作“叟”;会意为“目眇(miǎo)”,即眼睛看不清楚。《说文》:“瞍,无眸子也。从目,声音。”段玉裁注:“今俗语谓眼翳曰‘有眵(chī)’,谓无睛曰‘没白眼儿’,谓之‘盲’者亦曰‘没白眼儿’……此字当从叟省,后加月。”
“白”古时写作“自”,所以“瞽”、“盲”等字的古文作“自”。如《论语·微子》:“公伯寮愬于昭公。”“公伯僚”古书多作“公伯寮”或“公伯有寮”,《墨子·明鬼下》“公伯有寮”即《论语·宪问》之“公伯寮愬”。又孔子弟子仲由,《论语·先进》作“由”,《礼记·檀弓下》作“仲由”;《庄子·天地篇》的“独孤臣”,《列子·黄帝篇》作“独孤子”;《孟子·梁惠王上》的“寡人直以五乘从先生至于国”,赵歧注:“寡君,齐侯也。”《战国策·燕策一》“南越王尉佗”,高诱注:“佗本姓赵,故称赵佗。”这些例子都可以看到“白”和“自”相通的情况。这样,“瞍”字从“叟”音,表示的意思就很清楚了:没有瞳孔的眼睛。
古人认为这种眼睛是没有视力,看不到东西的。但是,现代科学证明,有些盲人并不是全盲,而是有盲区的。所谓盲区,就是这些盲人虽然整个眼球是正常结构,也有光学系统,但视神经经过的地方有一个断点,这些盲人尽管整个眼球看起来跟正常人一样,甚至有光感,能感受强光刺激,但是在大脑眼里,信息是中断的,不能整合到完整的信息流里面去,所以这类盲人是靠周边眼角膜上的“隐斜”看到的,也就是能从侧面看到一点,所以这一类盲人又称“盲侧视者(strabismus)”。他们不是真的盲人,只是有看不见的东西。古代的“盲”字,现代可以理解为两个概念:一个是生理上的盲,一个是视觉方面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