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啼是什么生肖?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猿声啼不住,战士发如霜”“不眠披衣坐,欲晓登天行”。 易水河上的那一只孤雁和萧瑟秋风,是昭君出塞的悲鸣;“猿啼岸柳催秋至”,是王褒《哀江南赋》中的哀愁;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梦故乡”——清人顾彩《荆湘九老图》记杨黼梦见白居易授诗于屈原,醒来却只有满纸斑痕,所谓“九老”,其实不过是“九九归原”而已——这又是白居易《忆江南》里的故事了…… 那么,为什么一个简单的“猿啼月”会触发如此多的怀古之情、羁旅之愁呢?
首先,当然是因为“猿啼”本身带有悲凉的色调。其次,从听觉角度说,“猿啼月”容易让人联想到“月落乌啼”(王维《渭川田家》)这样的意境,从视觉意象上来说,“月落”之后往往有“乌啼”相随,这样也就顺势将时间概念引入到了审美心境之中,黄昏与夜半常常使人联想到旅途中的客子身份,于是羁旅之感、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最后,古人对于离愁别绪的形象化表达本来就喜欢采用“折杨柳”、“闻杜鹃”、“雁南飞”之类的意象群,“猿啼月”显然也属于此类。
在文人雅集、文酒之会上,当有人感叹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羁旅之苦时,往往会引起其他文人的情感共鸣,此时若有人才情洋溢,引经据典,从刘彻《秋风辞》到李白《菩萨蛮》,从李益《江南曲》到马致远的《夜行船》,一一道来,那是必然会有离愁别恨涌上心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