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肖是哪个生肖?
月相与12地支和7个月亮周期对应关系如下: 农历每月的节气大致在15天左右,所以每一个月相实际上覆盖14-16天,根据农历二十四节气划分,一个节或一个气的范围是15天内包含两个节气,也就是说,每一个月相在一个农历月中被遮住一半的时间,也就是可以被遮住0-43%不等,因此我们每个月能看到月亮被遮住部分的比例是从0到43%之间,七个月时间能够全看到的几率是43%,六个月时间能够全看到的几率是58%,五个月时间能够全看到的几率是73%……以此类推,一个月时间能够全看到的几率是100%。
从上面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如果将一年十二个月分成八段的话(每四个月为一时段),前后两段时间内看到月亮完全不同的几率是50%;如果分为六段的话,机会是66%。而分得越细,出现完全不一样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一个月分成二十段,上下两个月内见到月亮完全一样的概率仅为6%!因此有人说“初一十五不同月”的说法是很准确的。 但是这里没有考虑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即月球由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的过程。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当月球转到地球与太阳中间时,月球处于“上弦”或“下弦”状态,整个半月或新月都会被照亮,此时“朔望”(新月)和“望日”(满月)同时出现,这种情况下“初一十五都相同”。不过这种“上弦月”“下弦月”的情况不是每个月出现,而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具体过程可以参见我的另一个回答: 关于阴历/农历月份名称的由来: 关于农历月份的别称: “正月”又名“端月”,取“开端初始”的意思。
“二月”又名“杏月”“仲春”,取二月开春、万物复苏、杏花满天之景。 “三月”又名“桃月”“莺月”,取早春三月桃花盛开之意。“莺”即是“黄鹂”,一种鸣叫好听的鸟类。 “四月”又名“槐月”“孟夏”,取万物生长茂盛之景。民间有“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五月又称为“榴月”“午月”,取自“榴花照眼”的诗句,另外“五月端阳”也叫“端午”,来源于屈原投江的日子。
“六月”又名“荷月”“季夏”,因六月荷花绽放而得名。 “七月”又名“巧月”“兰月”,因七月古代妇女搞“七夕拜织女”活动而来。 “八月”又名“桂月”“仲秋”,因“桂树多成林”,又有“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流传。
“九月”又名“菊月”“暮秋”“戌月”,因为农历九月菊花盛开。“暮秋”指秋季的末尾,也指农历九月。 “十月”又名“阳月”“寒露”,其中“阳月”一词来源于《尔雅·释天》中的“十月为阳月”。另外“十月霜飞”也可以表示这个含义。
“十一月”又名“冬月”“葭月”,“葭”的意思是“初生的芦苇”,因此这一月天气开始寒冷,水面上芦苇开始发芽。
“十二月”又名“腊月”“冰月”,古人用“腊”指代“腊月”,是因为腊月时农活已经忙完,人们可以进行“腊祭”,用酒肉祭祀祖先和诸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