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上分别代表什么?
“五”,是阴阳之气的中正平衡,“行”,是运动、运行。“五”和“行”结合起来,就代表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循环运转、平衡中和(注1)。 这种循环,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熵(注2)”——一个系统内在的紊乱程度。任何系统,只要处于无序状态,熵值绝对大于零;相反,如果是一个有序的结构,则熵值绝对小于零。
在地球上,太阳系的行星环系统、恒星系、星系都有各自的熵值:太阳系总熵值约10^45焦耳/秒,地球熵值约10^39焦耳/秒,太阳熵值约10^26焦耳/秒。从整个宇宙的角度来看,所有结构和事物的熵值总和必定大于零——这意味着宇宙是个无序的存在。 但宇宙中确有非常有序的结构存在,比如我们银河系内有数百亿个恒星系,而每个恒星系又有数万亿颗星球。那么,这些庞大的结构是怎么产生的呢? 根据“五行的理论”,万物皆由阴阳二气交而生。我们可以把星辰体系看做是由无数个行星(阳)与恒星(阴)构成的复杂体系。每个星体都具有自身特殊的偏转角度,它们以不同的速度围绕轴心作圆周运动,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 这个体系的和谐存在,需要阴阳双方共同努力。如果只有阳没有阴或只有阴没有阳,都会导致系统的散乱无章、混沌不堪。正是由于有阴阳双方的相对平衡,相互制约,才使这个庞大的体系得以维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并呈现出一种有序的形态。
现代科学已表明,一切天体都处在不停地运动之中。这一观点与五行学说中阴阳二气不断交合的概念正好相吻合。因此可以说,五行学说的本质就在于揭示阴阳二者之间动态平衡的关系。
注1:五行学说中所指的“土”,并非仅指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地之“土”,而是包括了现在所知的“四大基本相互作用”中的强相互作用和电磁作用在内的所有作用。 注2:熵是指物体内部的混乱程度。一个物体的熵越大,说明构成该物体的原子、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该物体内部以及表面组织的宏观有序度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