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管制性政策?
2015年11月,国内开始限电措施,很多工厂被要求半夜停工。 据传言,当时中国GDP增速是7%左右,而能源消耗增幅却超过10%,为此国家采取一系列手段,限制高耗能产业。 比如对钢铁行业实行产能置换,新上一批项目必须减少一定规模的落后产能;对电解铝行业实行能耗限额管理,每生产一吨铝,能耗低于3446度电量,否则按超额能耗付费并加征税收;对铁合金和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都制定了能耗指标。
2018年起,国家开始大力推动电力体制改革,放开市场价格。 但同时,也出台了相应的调控政策。 例如,对工商业用户(包括上述高耗能行业)购买电量的价格进行了区分,当峰谷差值大于等于100(+-)时,买电价格差值为0.35元/千瓦时;小于100(+-)的,买电价格差值为0.5元/千瓦时。该政策旨在通过电价杠杆,调节居民用电负担的同时,引导发电企业优化产能结构、主动减负荷。
土地管理制度:基本农田的保护制度和建设用地指标的计划供应制度。
住房供应制度: 住房供应的双轨制。
住房分配制度:住房分配货币化。
住房生产和消费政策:住房建设通过经济适用房和集资建房实行政府组织,定向开发的低成本政策,鼓励职工购房,对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的,享受税费减免和住房公积金的利息补贴,并且享受购房按揭贷款的政策。
房地产市场政策:鼓励普通商品房的建设,对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优先供应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廉租住房制度中的作用。
住房保障制度政策:住房保障制度。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在宏观层次上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基本制度,是我国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取向,是“以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为对象,并逐步转向低收入群体和中等偏下收入群体;以保证用地、财政投入、税收优惠等政策优惠为主要手段,通过实物配租、租金减免、发放租赁补贴、危旧房改造、限定价格、限定收入水平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等多渠道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