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何时重回8%?

蒯禹泽蒯禹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贴一张图,最近两年多来被各路“神棍”们多次预言要崩盘的A股,以近乎直线的速度突破3000点、4000点和5000点…… 虽然中间有过波折,但大趋势就是一马平川,直冲云霄…… 这让那些信口雌黄、胡乱预测的“股神”“神仙”们情何以堪! 说回正题,很多人应该还记得2019年初那幕场景——彼时美国刚刚退群,世界局势诡谲多变;中国GDP增速已经下滑到6.7%,创下29年来新低,而贸易战又即将开打;国内去产能、去库存、降杠杆成效卓著,经济下行压力巨大。

就在这时,我们终于迎来一位“明君”——在宏观调控方面,他堪称一代奇才。他精准地把握住了当时的局面:外部环境险恶,国内通胀高企、去产能尚未完成、企业经营困难、居民就业压力增大。他一方面借助宽松的流动性环境(降准、降息),刺激市场信心;另一方面,利用财政政策工具,发力基建投资,带动有效需求增长。

正是这一宏观调控的“组合拳”,使得GDP增速由6.7%上升到6.9%,实现了全年经济增量1.6万亿元的目标。 在2019年Q2的陆家嘴论坛上,这位“明君”曾经这样形容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我们处于转轨时期,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加供给,促进经济发展,同时需要防范通货膨胀。我们不能走老路,不能靠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收入政策。”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当时各大媒体都是这么报道的: “重磅!货币政策加大力度!央行降准1.5个百分点……” “特重磅!1亿多套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央行官宣……” “更重磅!国务院决定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率……” (注:图片源于互联网) 不吹不黑,这位“明君”在2019年所打的几个组合拳,确实是相当漂亮的。如果当时就坚持这样的政策导向和思路,把扩大有效需求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恐怕中国早就摆脱衰退、步入增长正轨了。

可惜好景不长,2019年第四季度开始,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的扩散,世界经济陷入困境,我国外贸外资大跌,内需不振,工业生产下降,GDP增速大幅度下挫。为了抗疫救市,我们推出了规模空前的对冲政策: 降准降息、扩大财政赤字、发行特别国债、鼓励资金投向消费和企业、减税降费、信贷支持…… 可以说,为了挽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失衡和问题,我们几乎动用了宏观调控的所有工具。 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2020年以来,虽然中国经济稳步恢复,但依然有如下问题难以解决: 出口下滑,内需不足,工业生产下滑,房地产泡沫犹在…… 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 债务高企,企业盈利空间有限,经济增长后劲不足…… 那么,在经济下行压力大且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未来究竟还有多少政策空间和应对手段呢?

官梦桂官梦桂优质答主

2010年经济在10.3%高位着陆,为未来经济增长留下了更大的回旋余地,不必过分强求短期内经济增速回升至8%以上,而应着力于调结构和深化改革,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夯实基础。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我们初步判断2011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9.3%左右,三季度降至8.5%左右,四季度为8.0%左右,在8%附近的合理增长区间小幅波动。

2010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速明显高于8%的潜在增长速度,这意味着产出缺口较大,经济面临着一定的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压力,对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政策效果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逐步显现。为保持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政府在年初确定了2011 年 7%的经济增长目标,比2010年实际增长速度低3.3个百分点,这表明决策部门对于经济增速的下滑已有充分预期,而且也留有必要幅度的调控空间。

在2009年上半年“四万亿”强力刺激下,经济增速企稳回升,并在2010年一季度上升到11.9%的高点,“十二五”首年,伴随投资基数的不断扩大和房地产调控的持续深入,全社会投资增速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均将出现小幅度下滑。尽管由于企业盈利增长较快(2010年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同比增长48.4%),加上出口增速的超预期增长,将对投资增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考虑到企业部门积累的产成品存货规模仍处于较高位置,主动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意愿不会太强,因此预计2011年投资增长将呈现逐季放缓的态势。根据我们的初步测算,从2011年二季度开始,投资累计同比增长将逐步下滑,由一季度的24.5%小幅回落至四季度的22.0%左右。尽管投资增速小幅回落,但是鉴于投资增长率依然保持在20%以上的高位,因此2011年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依然不可替代。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