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属何生肖?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八月,曹操的丞相府文武官员及家眷们正在河内郡临河村修造行宫,准备过冬。 这时,有一匹千里驹在许昌城内出现,这千里驹全身雪白,没有一根杂色毛,特别俊美,马儿跑起来速度极快,就像风一样。 这匹“神马”引起了众人的兴趣,纷纷围着观看。 有人看到后问:“这是匹什么马?” “不知道。” “该不会是匹西域来的宝马吧?” “不可能!汉朝时已经有汗血宝马了,这肯定是匹新马。” “那么,它是匹什么马呢?”围观的人七嘴八舌地询问。 突然,众人觉得这马有些眼熟…… 哦!想起来了!这不是丞相军中的那匹马吗? 原来,这是曹操最喜欢的一匹坐骑——绝影。 绝影身高腿长、耐力惊人,每天能奔跑一百里左右。更不可思议的是,这马虽然身形高大,但却不见一丝赘肉,浑身肌肉紧绷,看起来就像用大理石雕出来的。 为了培养与绝影的感情,曹操经常让绝影与自己同吃同住,一起睡觉。每当出征的时候,也总是把绝影放在车中。
这一日,正当行宫将建完毕,大家兴奋得睡不着觉时,忽然远处火光冲天,人喊马嘶。 发生了什么事? 只见一彪人马朝着行宫疾驰而来。 曹操的眼力极好,他一眼就认出那骑在马上的人正是自己的儿子曹丕。 而令他吃惊的是,曹丕身后竟然跟着一匹高大的蒙古马,这匹马肤色赤红,四蹄如雪,长得肥壮美丽。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这马居然还戴着一口宝剑。 一口剑! 要知道,三国时期,人们主要使用的兵器是矛、戟等长兵器,对马并不重视,一般也不允许马携带武器。而这匹蒙古马居然口衔着一把宝剑,可见曹丕对这匹马是多么喜爱。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不是这匹红色蒙古马,而是它身上的装饰品。 在它的额头上,扎着一个特殊的饰物——由三条丝带组成的“刘海式”发辫,这是蒙古人特有的装饰。 在马的脖子上,则挂着一块写着“魏王”字样的金牌。 原来,这马不但有名字、有性格,而且还不简单。因为,它是三国时代著名的“名马”之一。
首先分析文章所处的历史时代,曹丕死于公元226年,当时还是信奉阴阳五行学说的,比如曹操给孙子取名就按五行相生(水、木、火、土、金)的顺序,曹睿的睿字本身就是火的繁体字。另外,古代人一般取字也是围绕着本姓的字义和五行来取的。所以,当时人们择偶也是遵循着相生相克的原则。接着分析题目中所提到的《典论·论文》节选: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写文章要以意气为主,意气是清和平淡的,这种风格也是不可能硬生改变的。好比音乐,调子曲谱节奏都是相同的,而由于人们气质的高低不同,熟练掌握的程度差异,在实际演唱演奏中还是有差别的。即便是有高明的长辈也不可以把自己的技艺完全移交给子弟。
所以可以理解成,人的意气是本人生来就有的,不可改变。而本人的意气(气质)又是由本人的生肖来决定的。所以,曹丕的《典论·论文》中所说的“文以气为主”暗指文章的水平高低取决于作(著)者本人的生肖。
再看题目中的第二个问题,从“文以气为主”的理论分析,曹丕的“文章”(即指《典论·论文》)是他本人自己“主”的,所以,曹丕的生肖就是文章的生肖。那么,我们就分析曹丕的这篇文章的作(著)年的生肖是什么年?首先,按理说,为自己的著作作序应当在其著作完成前或同时进行,但也有著作本身完成后再作序的情况。比如唐宋八大家之的欧阳修在晚年时为早年写好的散文集《新五代史》作的序。但是,曹丕的《典论·论文》应当不是为已成的著作所作的序,因为,曹丕的《典论》是到他在位时才开始“论”起的,包括“御论”、“自论”、“论文”、“论辩”等内容。所以,曹丕的《典论·论文》一文成于公元220年他在位之后。而公元220年是中国十二生肖纪年中的马年。所以,《典论·论文》的生肖应是马,所以,曹丕的生肖也是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