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代表什么生肖?
“代表”谐音“代猪”,即是说,这个“代表”像小猪一样,可爱、简单且笨拙。 申猴代表着智慧,那么酉鸡就应代表着“智谋”;戌狗代表着忠诚,那么亥猪就应代表着“忠贞”;子鼠代表着灵性,那么丑牛就应代表着“聪慧”。 以动物的形象来表示不同生肖的性格特点,可以说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这看似荒诞的做法实际上却蕴含着古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因为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用一种意象来代表一个生肖群体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也颇具有哲理。比如子鼠,人们总是用“灵巧”来形容它,因此用它来代表聪明伶俐的生肖鼠也是很恰当的。而丑牛,人们总说它“蠢笨如牛”,于是用它代表踏实诚实的生肖牛也是恰到好处的。 不过也有人对此提出过质疑,认为以物表性的方式并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每一个生肖的特性。比如生肖虎,若按照这种理论,它与生肖兔应该是代表了同一类性格的人。其实不然,尽管都是属“火”,但二者有着相当明显的区别——在现实生活当中,生肖虎的人热情且有活力,而生肖兔的人温柔且敏感。这是因为生肖虎代表的“火”是烈焰焚空的“火”,而生肖兔代表的“火”是照亮夜的“火”。虽然它们都象征“红火”,但却不能完全代表彼此。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历法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就有了以地支纪年的萌芽,而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辰的十二生肖的民俗概念则形成于南北朝。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有多种说法:第一种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文明最初萌芽于黄河流域,十二生肖就是在黄河流域的先民在早期的农业生产中,以生活中常见的十二种动物为属相的;第二种是:生肖传自古巴比伦,后由西域传入中国,在汉代正式进入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十二地支中,作为纪年之用。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融合于人们的生活,成为传统文化的特色内容,在中国普遍使用的记年系统里,十二生肖提供了一套十二位的动物纪年系统,每一个动物代表着一年,十二个动物纪年重复一次,构成生肖纪年周期。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同时,十二生肖还广泛的出现在十二章服、本命年服以及生肖首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