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慈云寺怎么走?
慈云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东部,始建于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初名压龙寺,是唐玄奘往印度取经时,于涪洲登岸处,为“镇岸压波”而修建的。清初,改为慈云寺。
慈云寺有“寺名山”之意,因其位于南山之麓,故称“南山寺”;寺内藏经楼后之古木,因其苍劲奇特,名“慈云树种”。
寺庙初为木构建筑,后经历代改建,成为规模较为宏大的寺庙建筑群。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著名画家丰子恺曾在此写生作画,寺中石刻丰子恺的“南山行道”条屏,至今仍保存完好。
寺庙山门坐南向北,门前有一条狭长的石径,石径两旁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进门后,穿过庭院和殿宇,院内立有清康熙年间铸造的大铁钟,以及重二斤四两、长约四尺的铜香炉和1929年铸制的重约千斤的“大吉祥钟”。院内还有一株高约十余米、直径约1米的千年大桂花树。出寺院南厢房,便是藏经楼,楼上藏有佛教经典和其他珍籍。寺庙东面还建有观音殿,内供“三面观音”塑像。
慈云寺四周是葱翠的古树围绕,环境清幽。登寺西望,可见滚滚长江从山峦中奔涌而来,两江环抱中的山城景色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