兢属于五行属什么?

游在进游在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汉字中归为形的字,有四义:象形、会意、指事和形声。 这里的“形”表示“形状”“形态”的意思。 从字形看,“兢”字的下部是个“页”(今作“页”)字头,上部两个符号是“厶”(私的本字)和一个“口”字。 “页”字表明这个字与人的头部有关;而两个“厶”表示的就是“小心翼翼”的“小心”之意了——把“慎独”的“独”字用符号表现出来就是“厶”。 所以《说文》在解释“兢”字本意的时候,就引用了《诗经·大雅·大明》中的诗句“兢兢翼翼”来作为根据。 而另一个古文字学著作《古文苑》则给出了另一种说法: “竞、兢皆声也(注:古人认为文字声同相应),‘京’之‘竞’也。”“京”字今天的读音是jīng,在古代读音却是jìnɡ。所以这部书认为“竞”、“兢”二字同源,并且都有“jìnɡ”音。 这两种说法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从字形上看,“競”字和“兢”字的确很像,都是下部为“頁”,上部有两个符号,而且可以交换位置。但是《古文苑》的说法有一个明显的漏洞:如果“競”、“兢”二字的古代读音相同,那么根据现代读音推导它们的古代读音应该是一样的,可是《古文苑》认为它们是两个声旁的字,读音应当不同。 这是自相矛盾的。

我认为“競”、“兢”两个字在古代确实同音,但到了后世由于发音变化的缘故,这两个字就成了音近字了。 因为任何发音都是有变化的,更何况是汉语音节。以明清时期的汉语为例,“径”(jing第四声)和“景”(jing第三声)两个字的读音就可以互相混淆。比如明代戏曲《还魂记》(即《牡丹亭》)第十出《魂游》中就有“径”字读成“景”音的例子(原文为“青埂”,即“青梗”的误写)。而在清代吴敬梓著《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中就有一处把“景”字误认做“径”:“这刘小娘子生的如何……你且说是谁家的女儿?姓甚名谁?年纪多少?生得如何?’景兰笑道……”由此可见“競”、“兢”二字到了后代就成了音近字了。 但“競”、“兢”二字除了有“小心谨慎”之意之外,还有不同的细微差别。前者多用于描写人的态度,后者常用来描述行为动作。这就使这两个字有了使用的地域和文化局限性的区别。 根据我的研究,“競”字的来源是先秦的秦鲁方言以及汉代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方言。使用这些方言的地区,通常把这个字写作“競”(见唐代孙愐撰《唐韵》,宋代张仁谦编《广韵》)。而“兢”字的来源则是秦汉时期的通语及唐宋时代的京语。

也就是说,“競”字是南方人写的“兢”字,而“兢”字是北方人和中原地区的人写的“競”字。这种差别导致的后果就是,用北方话创作的作品经常错把“兢”字写成“競”字,反之也一样。 例如南宋诗人范成大有一首著名的田园诗叫《四时田园杂兴》,他写了四十首这样的诗篇,每一首都有一个题目,如《锄豆》、《耘田》等,而这四十首诗的语言风格也完全一致,说明这是作者刻意为之。但有趣的是,这首诗歌的版本却很多,其原因就在于这首诗使用了“競”、“兢”两字,而宋元时期这两个字音近义混,因此各个版本的出处就有了差别,有的版本为了校正这个错误直接把“兢”字写成了“競”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