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亥五行属什么意思?
这个五行是古代干支纪年的一种用法,类似于现在日期中公历和阳历的对应关系(当然比那复杂多了);其具体含义已经不常使用了。 首先要知道的是天干地支的来源,古人通过观测天象,将一年划分为十二辰,并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表示这六个字,然后再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一一与之对应,这样就形成了以天干、地支纪年的方法。
后来人们发现一年有365又1/4天,而一个太阳年大约为365.25天,二者相差约10多分钟,这样过几年就会出现一天差出了数个小时的情况……于是古人想了很多办法修正这个误差,比如设置闰月等等。到了东汉的时候,他们发现这样修正下去虽然能使得误差越来越小,但是最终误差值仍然大于一天的时间,这时候有人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因为地球运行到每个宫位的时间并不固定啊!如果把黄道分为十二等分的话,那么每宫所代表的实际时间应该是每天大约86分的样子。所以古人开始把黄道分成十二份,每份都代表一天的时长,然后给它们分别起上名字以示区分,这就是十二宫的来源;为了方便计时和人脑记忆,这些时间段又被分为更短的小段,于是就出现了子初、子半、丑初、丑半这种表达方式了。由于地球绕日公转时,每年都要经过不同的十二宫,于是在古代,人们就把某一年的某一天记作某年甲或乙甲子(周而复始,年年如此);由于古人认为每个年份都有对应的五德,即金木水火土,所以他们又把每一个年份所经过的十二宫也分别命名为金木水火土,这就是所谓「岁德」的概念了。
不过以上说的都是“天干+地支”这种形式的年代表述法,在具体的应用中,通常还使用一种叫“六乙旬”的方法对干支进行划分,这样就能更加简化表示年份的表达式了。如“丁亥”这一表述就可以被简化成“五乙”“七癸”的形式——“五乙七癸”就是丁亥所处的那个六乙旬的位置所在。
接下来就要说问题的关键所在了,在古代,除了「岁德」之外还有另一种年代表述形式,那就是「岁阴」「岁阳」的组合。所谓「岁阴」就是表示年份的「岁德」中的那个木,而所谓的「岁阳」则代表了这一年所属的「岁德」所在的宫。也就是说,如果我要表达今年庚子年的话,我应该写成“九丙辛”的形式,而不是你所说的“十一庚”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