谕五行属什么的?
“五行”是古代中国哲学的一种基本范畴,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以及生、长、化、收、藏五行活动构成;并且相互关系、运动变化生成了万物的相生相克,循环往复的永恒变化过程。 在中医里同样有五行理论,将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的性质和功能归纳为“五”类,即木、火、土、金、水,并指出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乘相侮(反)的关系。
五行学说是中医临床的基础理论之一,对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五行特性,是指五行属性各自具有的特性。
1.“五行”特性的抽象性、概括性和普遍适用性 五行的特性不是某一种或几种物质的特性,而是通过五行的生化、相乘相悔等运动对万物作用而产生的特性。它的特点是抽象的、概括的和普遍适用的。比如,五行中木的条展向上、曲直伸展的特点,可以形容树木或枝条的生长特征,也可以用来描述人的骨骼。
2.“五行”特性用于阐述人体生理功能的特性 “五行”的特性还可以用来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及其特点。如说明人体各部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器官的功能特点及规律,说明五脏之气运行的趋向(如肝主升主动),说明疾病的部位、性质与趋势等。 3.五行特性还具有归类意义 利用五行的特性可以将许多事物进行归类,例如根据五行之火的特性,可以把具有温热、灿烂、明亮等特点的事物归入火的范畴。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利用这种归类的特性去认识事物,从而更加深入地探索它们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4.从五行特性可推导判断事物之间的联系 我们知道,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这就是说,在临床上可以通过观察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来推测疾病在五行所属及其变化的规律。同时,我们也可以由此来推断同属一脏的两脏之间的关系;同一脏腑的不同病症,其相应的五行属性也是不同的。反之,可以根据病因病机的五行属性来判断该病的病程转归和预后走向。因此,我们在分析病情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运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的原理,正确推断出病变的性质及其发展趋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