宬在五行属什么?
“宬”字,《说文》里解释为:“屋中所也。从宀成声。读若诚。”段玉裁认为与“盛”字通,并引南宋学者朱熹的话说:“古文字‘成’、‘盛’皆作‘宬’,后世始各为之字耳。”可见这个字本来写作“宬”,是屋中之意,读音同“盛”(shèng)。后来才分开写成两个不同的字。
“宬”字的字形演变如下: 清人王筠著述《说文解字笺》中认为:“此字疑当作‘承’,或作‘成’,俗作‘盛’,非是。”同时他举例说明了“承”、“成”与“盛”的区别:“以手覆盂而水自流注下者,承也;就釜下爨(音cuàn,烧饭),甑中积米而炊气熏蒸而上者,成也;就釜下爨,甑中积米而炊气化而为烟者,盛也。”这里的“宬”可以写作“承”“成”“盛”中的任意一个。
关于“宬”的音,《康熙字典》引明代学者梅膺瀚的说法:“《正字通》音申。《集韵》音成。今按《说文》此字音实切,则《正字通》之以音申者误矣。”并给出了读音:chéng。现代汉语普遍将“宬”读作chéng,只有北京等地读作shèng。
“宬”的字形和发音演变得比较复杂,现在来看看它的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等古文字形态: 上面这枚“小篆”写得已经相当差了,其实它应该更像下面这样——
“小篆”其实是秦统一天下后制定的标准字体,也就是今天大篆的写法。而图中的这种笔势灵活的字体,则是汉代隶书的形式。可见“宬”字的字形发展到东汉时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到唐朝隶书兴起之后,“宬”的字形又变成了下图这样: 不过虽然字形变了,但读音不变,都读作“cheng(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