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为什么?
1960年代开始,农业学大寨,人民公社,吃大锅饭,所有资源都向农业生产倾斜,重工业发展几乎停滞。结果就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饿死人,大批老百姓食不果腹。
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粮食产量上去了但成本也上去了,因为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成本高。当时城市就业压力大,大量农副业产品(如肉类鱼等)价格实行限价政策,保障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80年代初开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乡村富裕起来了,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一方面带动二、三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拉动了消费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
当前我国的工业化已经进入了中后期,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了高质量增长,面临“后发优势”减弱、“双碳”目标倒逼经济转型的形势,应该发挥科技创新在转型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通过调整结构让经济增长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可持续;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还有上亿人口生活在贫困地区,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依然较大,不能因为追求总量而忽视了分配问题和结构性问题,否则可能造成整体落后和福利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