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建筑分几个区域?
这个问题问得还真有点时间(年代)感,让俺这老古董回忆一下。 96年之前,全国的经济地理区划还是按照行政划分来的,也就是所谓的“行政区经济”,一个省/直辖市就是一个经济区,这个不用多想,反正跟现在的经济发展地区划分大相径庭。那个时候还没有“长三角”“珠三角”的说法,所谓“华东”“华南”也没有现在这么具体。
96年之后,国家开始搞跨区域的经济协作区,但是行政区划还是存在的,所以可以看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但是这个时候这两个地方仍然只是一个地区的简称。比如要写文件,从中央到各地还是必须写出全称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江浙沪皖四地,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粤闽赣三省。 这个分区在15年的时候做了调整,将原有的两个三角分别扩大,新增了一部分省份,组成如今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当然,这一部分也是属于泛区域概念,毕竟城市群的概念远比前者宽泛。
中国建筑分为三个主要类型:北方建筑,南方建筑,少数民族建筑,三个地区各有特色,相互对立统一,中国建筑的典型代表是汉族建筑。
北方建筑:
历史上的“北方”范围较广,东起山东,西至甘肃,南至淮河,北至长城,包括山西河南等地区。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都城多在此地兴建,帝王贵戚,达官显宦的府第宏丽辉煌的宫殿都建造在这里,经过历代改朝换代的繁荣战争的破坏,现存的古建筑多为明清作品。以木梁柱承重的大型宫殿,坛庙,陵寝,寺院及民居住宅组成了北方建筑的总特征。木作砖瓦是主要建筑材料,木作有鲜明的程式化的艺术风格。宫殿坛庙之瑰丽和民宅之朴实形成此间建筑风格的两极。
南方建筑:
长江南北直至海南岛,中国南方地理的差异较大,其人文地理条件也有较大差别。就大范围来说,南方建筑的地域性比北方突出。南方多用木石作建筑材料。砖瓦在长江南北也有不同,北方多用小青瓦,南方多用筒瓦,从浙江到广东,又多用各种琉璃,玻璃和陶瓷制成的建筑装饰构件。南方多水,河网纵横,湖塘密布,滨水建筑和架空建筑成普遍形式,加之气候炎热多雨,南方建筑注重通透凉爽,其室内空间和檐廊,外廊普遍设活动的窗门隔扇,以便于启闭。南方园林艺术的成就也大体沿着太湖流域的水系加以流布。
少数民族建筑:
在少数民族中,西南地区的各族居住在山林地带,村寨多建在坡地上,房多就地取材,用木石,竹藤,棕楠为主要建筑材料,多为二,三层干栏式建筑。西北的窑洞式住宅就地取土修筑。云南的傣族居住竹楼,西藏地区则筑平顶石屋,内设梯形暖槽,解决防冷隔潮问题。在西南和中南地区,各族的宗教建筑往往是别具一格的创造,如云南大理白族在南诏国时期创建的崇圣寺千寻塔,巍峨壮观,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建筑艺术之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