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宇字是什么?
宇字的五行为火,本义指屋檐;后引申为房屋、空间、风度、仪容等。 宇(yǔ)从宀,表示房屋的意思。《说文》:“宇,屋边也”。段玉裁注曰:“屋之边者,今之‘宇’字是矣。古人室家之多,如今日之家宅。”故后世引申出空间、时间等含义。
又《说文》:“宇,宙也。四极者也。”此“宇”字似与“宙”相通,其实大有区别。“宇”是横着的长方形,而“宙”则指的是竖着的天地。《集韵·候切》:“宙,通作‘雨’。”“雨”即现在“雨”字的繁体,上面是一把雨伞的样子,下面是雨点,合而为“下雨”之意。这个“雨”古同“予”,有给予、授予之意。因为“雨”字中间有一竖,所以又被借用来表示时间的流逝——“春雨贵如油”——春天降雨,对庄稼生长至关重要,由此引出岁月、年岁等含义。
字宙包括时间和空间,有古往今来和四方上下之分。从古到今是时间的变化,为阴阳之气的消长。四方上下是空间的无限,为五行之气的运动。古人论述五行就非常重视空间(四方)和时间(四时)的联系。
宇字包括东、南、西、北、中五个方面,古人又称为四方上下。根据《史记历书》的记载:“天地之纪,其数有穷,其旋无穷,穷则轨终,轨终则续,勿可道,斯自然,为生而有。其气不穷。”“无穷之旋”的空间变化,反映在地面上的物态上,就产生了“有穷之纪”的东西南北中的区域划分。
“东”,从日在木上会意,“日在其中”,故《释卦》中说:“东,动也”,万物于此动生。“西”字是由上下两个“鱼”字相背组成的,鱼有鳞甲;相背之意则为退。“鱼”通“余”,“西”即“余”地,万物于此结束。古人将东、西对应于春夏和秋冬。“南”字从草从出,表草类抽出,有繁茂之义,是生长盛长的地方。“北”字为二人背靠背站立,有退义,是衰败死亡的地方。古人将南、北对应于长夏和冬初。
在古人看来,“中”位于四方之中,是天地阴阳二气交合的处所,是万物滋生的根本。《释名释丘》中说:“中央,四方当中也。”“中”在四方中的意义非常重要,古人讲中和、中庸,所谓“礼之用,和为贵”,正是由方位的五行之气相生相合的关系所揭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