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企业生存?

湛丽君湛丽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先看一组数据吧 2017年,在世界企业500强里,中国上榜的企业有83家,而印度只有46家(印度自己评选的);韩国有55家,日本则是有119家。可能有人疑惑,说日本不是金融危机刚刚过去吗,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呢? 其实啊,日本很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都是跨国公司,这些企业的总部虽然注册地在日本,但是生产经营却在国外,比如丰田汽车,本田汽车,尼桑汽车等,它们的生产基地和主要营业地都在美国、欧洲等地。

2017年,日本汽车产业的世界500强企业一共有7个,其中生产基地设在美国的就有4个,它们都属于日产汽车联盟,分别是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第368名),日产汽车公司(第56名),日产汽车零部件公司和日产汽车金融公司(两个并列第445名)。另外,本田汽车旗下的东本汽车也排在了第399名。 除了汽车巨头外,还有很多其他行业的日本企业也都进入了世界五百强行列,比如三井物产(贸易),住友商事(综合),伊藤忠商事(贸易),丸红(流通)等等。

那么,回到正题,为什么同样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同样处于亚洲地区,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就只能跟在外国公司的后面吃土呢!是中国人不聪明吗?当然不是,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想,问题的根源可能是:计划经济余孽。

对,就是那个被前苏联带坏了的所谓“计划经济”。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我们来看两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是中国和印度的GDP构成,可以看到,我国第三产业的GDP占比是远远低于印度的,而在世界范围内,各国一般把GDP30%以上作为分界点,来划分是否工业化完成。之所以特意提到这个,是因为第三产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体系,而第二产业则是带有明显计划经济色彩的行业。

第二组数据是我国工业产值占GDP比重变化情况,可以看到,尽管21世纪以来,我国的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一直都有下降,但这个比例仍然高于印度,而这也是导致我国工业企业竞争力低下的根本原因之一——因为印度不少工业行业已经实现了工业化,而我们的很多工业行业还停留在计划经济阶段。

可能有的小伙伴会问了,为什么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巴西、俄罗斯的工业就比我国强很多呢?我想这可能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工业领域所走的路线有关,我们并没有彻底放开市场竞争,而是在大搞国有垄断的情况下,试图用行政力量来实现工业现代化的目标。结果嘛,可想而知。

史违史违优质答主

尽管中国企业很苦、很累,但不得不承认,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表现极其优秀。那么中国企业的生存能力到底从何而来?中国企业靠什么在逆水行舟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点:第一,有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二,有成本优势;第三,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第1点: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对于某些特定行业会给予大量的政策优惠,例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之类的。而且政府还会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以抑制行业内恶性市场竞争的程度,这些都为中国企业的生存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环境。而在国外,基本上是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企业要完全依据市场经济原则来行事,缺乏一定的政府扶持。

第2点:有成本优势。成本优势体现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尽管如今中国已经成为成本越来越高的国家,但是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及整个世界比较,中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仍然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中国的原材料成本在全球来看也是属于比较低的。成本的优势让很多国外的企业缺乏相应的竞争力,也更加凸显中国企业本身的廉价性优势。从以上两点可看出,无论是制度优势还是成本优势,都源于中国本身经济及社会体制。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舞台上和市场经济的框架内,可以有本国的特点,这为本 国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争取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3点: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在全球化的竞争过程中,中国企业由于先天性不足以及历史原因等,形成了危机意识非常强的文化。它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巨大压力。例如,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国外企业就是一种巨大威胁,不得不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加强学习,并且形成一套自我的管理体系,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西方企业受制于比较健全和完善的制度体系,其危机感相对较弱。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