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承接北京产业转移?
先说一点,我对于“承接”的定义是,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较高质量的生产要素。 所以,这个题设本身可能就有问题(虽然我没有说是错)。 因为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北京的产业水平都远远高于河北地区;而且作为首都,各方面成本也比其他地方更高。所以从定义上来讲,把“转移”定义为“承接”似乎更合适一些。
再来说点题外话。之前看过一个关于“承接产业转移”的分析报告,其中提到一个概念——“梯度分布”。大意是指,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在河北等地存在比较充裕的低素质劳动力人口,所以首先会在河北省落地。而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则因为在北京本身就具备优势,所以会留在北京本地发展。 这种想法其实很天真。
现实中情况可能是这样: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由于对环境要求相对宽松,所以可以在河北等地落户;而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受当地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和环保约束等因素的影响,也很难在北京长期生存。所以,我们看到的“承接”实际上是各地区的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所做的理性选择而已——有利的自然往这边挤,不利的往那边走。
作为一个内陆省份,陕西曾经也扮演过“承接西部产业转移”的角色。但结果却不如人意——很多企业只是把生产流程中的简单加工环节放在陕西进行,而把研发和设计部分留在总部所在地。这样的“承接”对于本地区经济发展而言并无实质帮助。 所以说,一个地方如果希望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来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就必须做好引进优质项目的准备,而不是任由那些污染重、效益差的项目遍地开花。毕竟资源是有上限的,把这些低端的生产要素都集中在某个地区,势必会让该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受到约束。
天津市滨海新区杨家泊镇:作为拥有50公里海岸线的农业大镇,杨家泊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依托区位、港口、土地等资源优势,杨家泊积极对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以农、渔、旅产业融合发展为方向,全力推进北京“菜篮子”工程保供基地、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天津市农垦集团渔业水产现代产业园、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建设,全力建设首都“菜篮子”“后花园”,逐步探索形成了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
天津市武清区崔黄口镇:在推动产业协同上,聚焦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产业,积极融入京津冀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引进上下游企业、配套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京津汽车工业走廊。在推动公共服务协同上,积极引进北京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建设崔黄口镇卫生服务中心,推动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等北京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联体、医联盟建设。在推动生态协同共建上,持续加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大碱厂村污水站为中心,在周边村庄铺设污水管道和提升泵站,建设日处理能力1600吨生活污水处理站,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近年来,徐水区在规划、配套、服务上加力加压,举全区之力做好北京现代整车及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招商,做好北京城建·未来家园、京冀国际物流园、新发地·智慧农产城等项目承接,推进产业高质量集聚、产城深度融合,奋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徐水区作为省会辐射区、首都经济圈京津雄石中心区,作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前沿阵地,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资源丰富,政策叠加,是产业转移的“洼地”,是投资兴业的“宝地”,是创新创业的“福地”。
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近年来,该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持续下大力、谋大势、求突破,坚持以发展文创影视、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现代新兴产业为重点,聚力“产城人”融合互补,强力推进北京“摆渡驿站”、河北“新出海口”建设,产业能级不断提升,产城融合全面加速。北京大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式启用,27家企业成功入驻,大厂回族自治县正加快打造“3+1”重点产业聚集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