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承接北京产业转移?
先说一点,我对于“承接”的定义是,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较高质量的生产要素。 所以,这个题设本身可能就有问题(虽然我没有说是错)。 因为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北京的产业水平都远远高于河北地区;而且作为首都,各方面成本也比其他地方更高。所以从定义上来讲,把“转移”定义为“承接”似乎更合适一些。
再来说点题外话。之前看过一个关于“承接产业转移”的分析报告,其中提到一个概念——“梯度分布”。大意是指,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在河北等地存在比较充裕的低素质劳动力人口,所以首先会在河北省落地。而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则因为在北京本身就具备优势,所以会留在北京本地发展。 这种想法其实很天真。
现实中情况可能是这样: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由于对环境要求相对宽松,所以可以在河北等地落户;而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受当地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和环保约束等因素的影响,也很难在北京长期生存。所以,我们看到的“承接”实际上是各地区的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所做的理性选择而已——有利的自然往这边挤,不利的往那边走。
作为一个内陆省份,陕西曾经也扮演过“承接西部产业转移”的角色。但结果却不如人意——很多企业只是把生产流程中的简单加工环节放在陕西进行,而把研发和设计部分留在总部所在地。这样的“承接”对于本地区经济发展而言并无实质帮助。 所以说,一个地方如果希望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来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就必须做好引进优质项目的准备,而不是任由那些污染重、效益差的项目遍地开花。毕竟资源是有上限的,把这些低端的生产要素都集中在某个地区,势必会让该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受到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