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属五行里的什么?
“昌”字的字义有二:一为助祭,二为祭祀。 “助祭”之义来源于「周礼·春官·宗伯】中【眡祲】一职的职掌。【眡祲】又作【眡徵】、【眡徵】或【眡征】,是周代主管占卜的官员,隶属于天官府卿,其职责主要是观察云气颜色以推测吉凶。由于这一职位需要的特殊技能主要是观察能力,所以后代引申出观察、预见等意思。
《汉书·叙传》记载:“汉兴,改秦鼎新,造周制度。”“时虽有大臣,犹未尝典朝仪;三公领郡国上计,而京师则置廷尉。至武帝即位,会西域都护奏言诸国献名马,于是天子下诏曰:‘法度宜可因循,难以更改。’遂承西汉旧典,无敢易者。”
这段记载中的“承西汉旧典”之“西”,指的就是汉朝继承秦末战乱时期留下来的规矩。这些规矩包括郡国上计时公卿陪列于皇帝左右;中央政府设置廷尉(相当于后来的大理寺)掌管司法;还有这一时期的察举制度等等。 汉代经学盛行,对于五经的注释颇为重视,但人们也常常用五经来泛指儒家经典。
例如:桓帝时,张衡著《东观汉记》,记述东汉朝政。这本书里就提到了班固撰《汉书》的方法:“凡百三十篇,亦有所不载……”这里的“五经”就是代指儒家的经书。再如王充著有《论衡·序》说:“《春秋》作者,一人而已。自公孙尼子授孔生之后,世有春秋学,传受至今,章句颇异。故刘向撰春秋大义,十篇而行之。其后颜师古注疏,班彪辑续,郑玄注解,唐棣广异,服虔分士,范宁辨正……皆世有才高博学家为之。”这段话提到很多治《春秋》的大家,他们或者传授《春秋》,或者著书立说,或者给《春秋》做注解。其中的《春秋》就是用“五经”代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