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有几个孩子?
陈凯歌是行伍出身,他1952年8月12日生于长春。早年从军当过坦克炮长、文化教员、汽车兵。后来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1984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室任编剧、导演。从艺期间先后获1982年度全军美展一等奖、1985年度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1986年度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
陈红与陈凯歌女儿陈飞宇
与上一辈电影人不同的是,陈凯歌这一代人成长中经历了“文革”、上山下乡、改革开放等风云激荡的社会现实,他们的电影观念与审美观念已经与“第三代”电影人决然不同。他们不再满足于电影的纪实功能,他们试图通过借鉴、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包括影视在内的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将电影当作可以“玩弄”的手段,当作自己表达情感、寄托理想和张扬个性的工具,使电影更富于表现性和个性色彩。反映在美学上,则形成了以张扬“先锋唯美”为共同追求的新电影美学。从处女作《边走边唱》开始,直到如今的《荆轲刺秦王》,陈凯歌在他的作品中一直致力于表现“死亡”、“牺牲”、“拯救”,充满着“诗意”及浓烈而神秘的东方情绪。在《边走边唱》中,他为女主人公设计了一条死亡之路。从她丈夫之死到她自己丧子又遭情夫欺骗而发疯,到最后跳湖自杀,一系列的“死”的情景暗示着主人公的绝望与挣扎。他拍摄这部影片的目的正在于表现出生命的脆弱和对人生幸福的无尽渴求。 《孩子王》也是这样,看似平静如水,实则处处透露出一股沉重与无奈。影片的结尾,被洪水所包围的孩子王站在船上,仰着头望着渐渐消失在天际的风筝,表情和目光中包含着迷茫与无奈。而《无极》中,为了爱情,飞天、昌吉、昆仑等人不惜牺牲生命去保护长孙无极等角色。《荆轲刺秦王》中,太子丹、荆轲、聂政不惜牺牲生命来实现他们的使命。《梅兰芳》也是通过战争的死亡,情爱的悲剧,人生舞台的变幻无常,来烘托主人公的“做”与“不做”的人生抉择。这其实也是陈凯歌自己对自己的挑战,对自己的期许。这既是他的电影中经常涉及的主题,也是他自己对人生的观照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