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二生肖怎么读?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鼠(shǔ) 牛(niú) 虎(hǔ) 兔(tù) 龙(lóng) 蛇(shé) 马(mǎ) 羊(yáng) 猴(hóu) 鸡(jī) 狗(gǒu) 猪(zhū) 12地支与12生肖的对应关系是固定的,也是基本公认的。但是有人发现,有的月份既有“午月”又有“未月”或者只有“午月”没有“未月”;也有的人发现,有的年份既有小年又有大年或者是只有小年没有大年。这就出现了争议。
以农历月份为例,通常有“正月”、“二月”等称呼,而农历一年中除了十二月建“丑”以外,其他各月的建立都是用节气来确定的,比如“雨水”前后为“卯月”,“春分”前后为“辰月”等等。用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是有着充分实践基础的,因此用其确定农历月份的起始点是没有问题的。然而用二十四节气来判定农历年份是否完备呢?其实不然。因为二十四节气一个节气大约15天,一个月大约有4个节气,而农历的一个月实际上比15天多一些,大约29天左右。于是问题就来了,如果某个农历年的起点是在“大寒”后一天,那么这一年就仅有366天,而不足365个节气,于是剩下的几天就得提前或推后到下一闰年。而如果这个年的终点是在“小寒”之前,那么今年就有多余出来的日子,就需要从来年借一天回来。这种闰月的情况在农历上是有严格规定的。
以上是对农历月份和年份的简单介绍。可以看出来,这种历法是通过人为规定(设置闰年、闰月)来弥补自然现象(太阳周年运动)之间出现的不足。不过虽然农历采用了闰月的措施,但仍然无法完全消除这种现象。
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又总结出一种方法——调阳。当然,这种方法并不是万能的,只能尽量去接近完美。 什么是调阳?简单来说就是当出现某些特定情况时,将阳历年中多余下来的几天的日期调整到下一年。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也确实需要进行调整。比如有些年份正好是365天,而遇到闰年则多出一天,此时就需要调整,也就是把这一天的日期调到下个月。同样,如果是闰月那一年,这个月恰好是小月,那就需要在后面加一天。而调阳所依据的原则是什么呢?
根据《周礼·春官》记载: “大祭三日,改火;祀中也。中祀五日,改火;祭司裘也。小祀七日,改火;祭司币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祭祀时由于用火的原因,如果三天之内烧完香料就要更换新的香料,五天烧完也要更换,七天烧完更得换。其实这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观测日影来确定时令的方法。这种方法实际上非常不精确。因为地球公转为365.2576日,而赤道地区日照时间每年相差不过几分钟。所以,这种方法所确定的农历日期具有很大的伸缩性。而这种通过观察日影来确定时节的方法必须建立在阳历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必须先知道今年的阴历日期才能推算出去年的同一天所在阳历日期。否则的话,只能依靠某种规定或惯例。而这往往造成不必要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