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去杠杆的原因?
首先明确一下,中国去杠杆是为了应对15年来的产能过剩、去产能化。 去产能之前要先去库存。为什么先谈去库存?因为库存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消费掉的,只要减少供给就能降低库存,去库存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于是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开始大幅削减钢铁行业产能。随着去库存的推进,钢材等工业原材料价格逐渐回升,企业利润空间扩大,资金回流。
去库存的同时要降成本。去库存的途径主要是供给侧改革,而降成本的途径在需求侧,即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从而降低成本。2014-2016年间,随着基建投资和家电、汽车等消费信贷的增长,需求明显增长,同时原材料价格下降,企业成本和压力均有所缓解。但这一政策带来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债务增加,资产负债率上升。
为什么要强调“去产能”而不是“去库存”呢?因为企业库存是有一定合理限度的,如果库存过低,势必会造成供需缺口,导致价格上涨,反而会使成本升高。要去的是“产能过剩”,即库存过量。去产能的过程就是去库存的过程。 2013年底,全国工业品库存额高达2.7万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1.98亿,增幅达76%。去产能、去库存效果非常显著。
但是到了2015年以后,这个数据又开始急剧恶化。2015年全年工业品库存额达到了7.56万亿,相比2014年增加了5.17亿元,增幅达到78%,创下历史新高。到2016年,虽然库存金额比上年减少20.2%,但依然高达5.75万元。 为什么2015年和2016年的去产能没有达到2013-2014的效果呢?原因在于需求一侧的刺激力度不够,导致去库存不彻底。同时,由于当时经济形势并不乐观,海外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内也处于去产能的阶段,投资环境较差,因此企业家信心指数较低,对未来预期欠佳。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得以延续,并且出现了边际效用递减的情况。
当然,宽松政策的背后是不断膨胀的债务,这也是中国去杠杆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