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缺口如何补?
首先,财政的“赤字”和财务的“赤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财政上的赤字是指税收收入小于政府支出(含公共福利、公益金等等)而产生的资金缺口。而财务上的赤字指的是企业盈利不足补贴亏损项目带来的现金流负值。前者是后者的总合,但后者不能抵消前者的部分或全部。只要不出现大规模企业亏损(主要是国有大企业),财政赤字就可以通过税收和制度性收上来弥补;如果出现了国企严重亏损,还要区分情况来对待——如果是供给不足引起的垄断高利润,就要加以规范和约束,同时完善市场机制,让其回归正常水平;如果是外部原因,如政策调整、市场波动等导致的暂时性亏损,就应该给予相应补偿和扶持。
其次,中国目前出现的财政赤字属于第一种类型:政府在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支出大于税收收入。这本质上是一种消费行为而不是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除外)。这种赤字必须严格限制,因为政府的财政行为是有其特定功能的,那就是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这一方面,西方的所谓“市场失灵”理论在中国是完全行不通的,因为我们的很多所谓的“市场失灵”实际上是市场机制还没完全发挥作用造成的。也就是说,政府的这部分开支从长远看其实是有保障的,只是短期难以兑现而已。
但是,政府的另一项职能就是宏观调控——包括对经济的调控和对市场的调节,在这两方面,政府的财政开支就会发生扭曲,即本来应该以市场为基础的调控由于政府的介入而使得财政支出超出正常的范围。这时,就必须发挥制度的威力了:一是规范市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二是加强税收征管,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减少财政支出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三是严格控制预算外资金的规模和流向;四是加强审计和监督,防止贪污腐败和不当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