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业为何总是亏损?

占莲蓓占莲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光伏行业总亏损”这个表述并不准确,应该说大部分光伏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只有极少数企业盈利。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这个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在政策推动下,大量企业涌入,使得产能过剩问题迟迟无法解决;

二是企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先进的企业可能处于寡头竞争或者垄断竞争的态势,而多数企业属于跟随者,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只能跟进,成本高,利润薄;

三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分摊成本太高;

四是有些企业为了抢占市场,采取低价销售策略,这种损盈不保本的生意方式,自然是亏钱的。 如果单从商业模式来看,光伏发电企业应该是很赚钱的。以目前技术最为成熟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为例(其他技术在此就不阐述了),其发电成本已经大幅度降低,按照目前的价格计算,光伏电站投资回报期可缩减至5~6年。

同时,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补贴等,进一步降低了光伏发电的成本,增强了光伏企业的盈利能力。 但目前大多数的光伏企业都还在赔本赚吆喝,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还是在产能方面,由于前期融资成本低,很多企业大量生产,导致产品积压,现金流紧张甚至出现困难。而有的企业即使有钱也不愿意投入生产线,因为产能扩大后,市场竞争加剧,有可能使原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更加收窄。 技术的落后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虽然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所提升,但企业之间技术水平相差较远,那些拥有核心技术的领先企业利润率很高,而跟随型企业因技术落后,只能生产附加值低的产品,利润微薄甚至亏损。

规模太小也是很多中小企业不能赚钱的原因。其实不管是跟投光伏还是其它产业,规模效应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盈利因素之一。因为成本是由单位产量决定的,当产量一定时,单位生产成本与销量呈正向关系,销量越大,单位生产成本越低,规模效应越强,反之则越弱。 而一般小企业往往很难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当然,并不是说要建一个万吨级的工厂才能产生规模和效益。毕竟对于光伏企业来说,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都是标准化的,只要达到一定的生产密度,就能形成一定的规模,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蒋阿良蒋阿良优质答主

光伏电站的建设成本中包含组件、逆变器、支架、电缆等各种设备及组件购买费用,这些费用在电站投入建设之初已经一次性支付,并在电站的经营期内按照一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进行折旧,所以折旧费用只与装机容量和初始投资成本相关,而不随实际发电量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固定成本。而其他成本(土地租金、运营维护、财务成本等)与实际发电量之间也不存在明显关系,因此总体来看,光伏电站的成本可近似地认为是固定成本。也就是说光伏电站建成之后,除极少数成本之外,几乎所有的成本都已经固化,成本基本不随实际发电量的变化而变化。而光伏电站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所发电量,所以光伏电站的营收模型是一种典型的“薄利多销”性质的模式,在成本几乎不可控制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来增加发电量,进而提高收入。

光照资源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使得光伏电站的实际发电量与理论发电量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降低了收入水平。实际中,光伏电站的理论发电量是根据各地区的太阳能资源(水平面辐照度、倾斜面辐照度和气温等气象条件)以及光伏方阵的实际容量根据国家相关的规范计算得到的,然而,理论计算无法完全准确地反映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因为实际发电量的影响因素更复杂,受到地理位置、天气、温度、灰尘、组件质量、方阵设计和施工质量、系统逆变器类型及系统电气连接布置、运营维护质量和经验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会随着组件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实际发电功率通常低于组件标准测试条件下的功率;在实际运行中,组件的灰尘积累也可能降低电池吸收的辐照量和光伏组件发电功率。各种不利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按照规范设计的电站实际发电量很难达到理论发电量,实际年发电小时通常在1000-1500小时左右,距离理论发电小时存在一定差距,从而影响预期收入的实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