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水的含义是什么?
五行学说,是中国文化中的符号系统,它用五行——金、木、水、火、土来表示事物的属性,并用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解释事物之间的联系。 中医理论中,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被形象地概括为“天人相应”,人体是一个小天地,应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而进行调整,以达到身心健康,长盛不衰。《黄帝内经》有云:“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了解五行的特性及生克制化的关系,对于我们的健康乃至养生都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木的特性是具有生长、生发、条达舒畅的特点;火的特性是升腾、炎热;土的特性是长养万物;金的特性是清肃、收敛;水的特性是寒冷、滋润;木的特性是生长、生发。
五行之间有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在生理状态下,各个器官是相通且相互影响的,因此在调养过程中也应把握其相生相克的规律,协调阴阳,平衡脏腑,才能使身体达到一个最佳状态。
木、火、土、金、水,简称五行。亦以指代五方、五季、五脏等。古代道家分析世界万物的构成元素的一种说法。汉代京房以年、月、日,昼夜之运行划分五行,日南午、夜北午分别属火、水,日西酉、夜东卯分别属金、木,日落日出、夜昌夜昧皆属土。五行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为生(相生);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为克(相克)。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 是一种哲学思想,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到秦汉时期逐步完善,至今对我国医学、哲学、化学、天文气象、艺术、音乐、文学等各门学科和文化技术,均有很大的影响。
五行家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构成的,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相生相克运动的结果,这就是五行学说。同时这五种元素又是相互对立的,即所谓相克。“相生”和“相克”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保持相对的平衡,是宇宙的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