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区离锦里多远?
锦里距离武侯祠不远,大约700米左右。步行约12分钟。 下图中蓝色位置为锦里,红色为武侯祠。可以看到二者相距很近。 “锦里”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王允熙的《蜀都杂咏》:“锦里风光何处好,海棠花落御河春。” 但现在的锦里并非是历史上的锦里,而是在20世纪80年代重修后,在原来的基础上重建的。现在的锦里由成都旅游局和四川北新置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修建,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仿古商业街。 而武侯祠则始建于西晋,最初修建的是刘备的寝园,即祭祀刘备的场所。东晋时,史学家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蜀志》中,首次将汉昭烈帝庙与武侯祠并提,说成都县北有桓侯庙(指张飞),也有昭烈庙(指刘备)。这时的昭烈庙与武侯祠应是同一处建筑。 唐宋时期,由于文人们喜欢到寺庙里游览和做诗,所以使寺庙更加出名,从而带动了寺庙的商业经济。这时候的武侯祠应该也受到了影响。从唐代李肇撰写的《唐国史补》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条记录:“成都府,先主武侯墓在城内西北。人日常祀之,每岁正月十九日,太守致祭。”可见当时武侯祠已成了成都著名的旅游景点。
到了宋朝,张师厚的《武侯祠堂记》中提到了“成都城西七里,道右有武侯祠”,这说明此时武侯祠已迁至城西。 明代末年,军阀孙元化据有四川成都,在修筑城垣时不慎毁坏武侯祠,于是移祠于城南外。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因城南水患频发,又将武侯祠迁到了现在的位置,也就是成都市中心的锦里街上。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北伐军入川,将原位于城守街的川北道尹公署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部,并将原设在城守街的二十四集团军的党部机关迁入,于是这里就成了“二四馆”。直到抗战胜利后才重新划归国民党四川省党部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