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演员好看吗?
没看过,所以答不了有没有演技的问题。但是作为一个在长城上映前就关注了的观众,说一下对这部电影的感受。 首先从“大片”的角度来看,长城是一部难得的没有败笔的片子。无论是镜头语言还是叙事节奏,电影都做到了极致。
张艺谋对于镜头语言的把控,可以说是中国电影中数一数二的了。比如开篇战狼1中,坦克兵开炮的慢动作特写,以及后面战狼2中,冷锋背后插刀的慢动作,都是老谋子善于运用镜头的证明。而在《长城》中,老谋子用摇臂加移动物品来营造战斗场面,也显得相当高级。
另外就是影片的调度,影片中出现了大量的群戏,而这类群戏又往往分为几组,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展现,避免了单一镜头造成的疲惫感。像胡军饰演的将军那一组,吴刚饰演的监军那一组,张天阳饰演的探子那一组,还有最后一群黑衣人(应该都是探子)和红衣武士的大混战,都在影片中起到了重要的画面作用。
再者是色彩的处理,整部《长城》虽然号称“史诗级巨制”,但却少有堆砌特效的痕迹。反倒是那抹中国红,无论在士兵的服饰上,还是在战旗上,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相信有军哥哥们在,红色永远不过期~ 张艺谋对于色彩的处理还体现在人物的心理变化上——士兵们在看到希望(霍老头)后,服装由灰暗变得鲜艳起来;而大boss火狐狸,一身灰暗的毛皮,却在看到希望的瞬间变成了亮色。这种颜色变化的处理,和人物的内心变化相得益彰。
其次来说说观众喜闻乐见的打戏。《长城》的武打设计,显然借鉴了成龙大哥的经典作品《龙兄虎弟》。高耸的古塔,狭小的平台,双方以一敌多,拳脚相加。这样的打斗设计既满足了观众的“拳拳到肉”的需求,也不乏智取的元素(更多是对方不会武功)。 不过这样的打戏也有缺点。那就是当敌方人多势众的时候,我的确有点想替主角们急——你们为什么不上啊!冲上去啊!! 还有就是飞索和吊车的镜头有点太像武侠小说中的描写了——“身形宛转,如灵蛇,轻功妙绝”。
再来谈谈片中令人尴尬的台词吧。《长城》中的人物说话总是文白夹杂,且喜欢使用谚语,这就导致了台词出现“成语+英文”的情况。例如,“I am your father.”“You are my son.”——我是你爸爸/儿子。 还有“This has been very painful for me.”(这很疼我。)以及“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笔墨比刀剑更有力)”…… 这些台词的出现,让原本硬汉形象的长城军团,多了几分喜剧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