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是指什么生肖?
“月没”即月亮消失,月亮有盈亏圆缺现象,每个月月初的月圆时被称为“月上弦”(月半);月中,月亮变圆(最圆的时候)称为“月中桂”或“月正圆”、“月满子”;月末,月亮变缺(最缺的时候)称“下弦月”;新月的出现为“月初春”。 我国古代对日月变化的观察非常细致,并发现了日、月运动规律。
《礼记·月令》中有这样的记载:“仲春之月……日直斗(北斗星),景(日影)尺九寸。”“季秋之月……日出白露,昏而赤黄。”“孟冬之月……日在尾,昏而黑。”文中提到的“斗”是北斗星的简称,由于古人用斗杓(斗柄)来测量太阳的位置(测日影),所以知道“冬至”一阳生时,“斗柄指寅”;“夏至”一阴生时,“斗柄指午”;“立秋”阴盛阳微,“斗柄指南”;到“立冬”,“斗柄指亥”。 “日出日落”既表示时间的推移变化,也表明“昼长夜短”或“昼短夜长”。 从“立春”到“立夏”,白天一天比一天长。“立春”之日白昼长度平均为13小时25分;“立夏”之时,白昼则平均达到14小时30分。随着节气交替,白昼逐渐缩短,至“立冬”,平均只有12小时7分。过了“冬至”,白昼又开始慢慢增加,到“春分”,又恢复到 12小时58分。“春分”后,白昼每天比黑夜长1分钟,如此逐日递增,直到“立夏”,达到15小时9分。此后,白昼开始逐日缩短,到“秋分”,比“春分”时少了1小时51分。“秋分”后,昼夜平分,白昼时间再没有超过黑夜。 (注:以上所述仅是平均情况,实际上每天白昼长度略有差异) 月相的变化有“盈”也有“亏”,以“满月”为例,它是由“新月”逐渐演变而来的,前后大约需要29天的时间。
在“盈”满的29天里,月亮由新月变为满月,又由满月回到新月,其形状就如同一个“娥眉月”。这种月形在古代称为“婵娟”、“婵媛”,所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指的就是这时分的月下情景。 在“虧”的29天里,月亮由新月变成了蛾眉月,然后缓缓地变成残月。此时,月球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两侧。可见,无论是“盈”还是“虧”,都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所产生的动态结果。